关于公开征求《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关于公开征求《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增强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根据国务院、省、市、区政府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现将《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时间2023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由于时间紧,公示时间10天)。
二、征集渠道
1.信函方式。将书面意见寄至屯溪区发改委(邮政编码:2450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2.电邮方式。将书面意见邮至2652087028@qq.com。
3.网站征集方式。在网站征集正文底部“发布意见”板块中直接留言。
三、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2596460;联系人:屯溪区发改委吴季亚。
四、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三周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值此“机遇年”,8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对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深度融入长三角 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 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真抓实干的奋进姿态,全方位、各层次、多领域加强与沪苏浙合作,在等高对接上靠的更紧、在市场链接上接得更准、在生态共治上做得更好、在民生保障上融得更深,奋力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好上进生、特长生。8月24日屯溪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进一步学习贯彻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会议精神和《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对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做出安排部署,要求与市级同步拟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区全面融入步伐。
(二)起草过程
8月17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8月24日,凌云书记批示要求抓紧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8月24日,吴旭光书记在区委扩大会上对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进行安排部署。我委深入学习省《指导意见》,并积极与市发改委对接交流,第一时间研究确定《实施方案》框架思路,9月19日发函至有关部门征集贯彻落实方案,研究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于10月9日、12月6日先后2次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印发至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此次送审稿。
(三)主要考虑
《实施方案》将“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贯穿全篇,在起草过程中做好“三个注重”。
1.注重贯彻落实市文件精神。在《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注重贯彻落实市《实施意见》精神,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框架结构、总体表述上与市保持一致,充分体现市《实施意见》中推动我区深化与杭州都市圈城市合作、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高标准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等方面的最新要求。
2.注重发挥我区特色优势。重点发挥我区旅游、文化、生态、交通等特色优势,聚力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绿色产业基地,同时兼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突出思想观念全面融入、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区域版块深度链接、重点领域示范引领,不断缩小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差距,推进我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注重全面落实重点任务。一是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建立“1+8+1”全面对标学习机制,确保对标学习沪苏浙工作取得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1”即以区直部门对标学习西湖区为带动引领,制定《屯溪区对标学习西湖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提出6大重点学习任务、20项具体学习内容、20项具体指标。“8”即各镇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对标学习。“1”即九龙园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学习沪苏浙先进经验。各区直、各镇街、九龙园区要加强实地考察,制定学习方案,明确学习举措和达成目标,每年务实学到两三招、真正做成几件事。二是推深落实重点任务10件事。聚焦文旅、科创、产业等领域,围绕我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突破性事项,建立《屯溪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10件事》,常态化开展每月调度工作,并结合落实推动情况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力求全区各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和务实成效。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10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第二部分至第八部分为主要内容,第九部分为重点任务,第十部分为保障措施。
1.总体要求。提出“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在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屯溪担当”的指导思想,分别提出2027年、2035年总体目标,设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要指标专栏,共24项具体指标。
2.主要内容。围绕区域协调、生态共保、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7个领域提出32条具体举措。
一是构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主动接轨服务大上海,深化杭州都市圈城市战略合作,高位推进衢黄南饶城际合作,加强与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互促共进,深入推进村镇互带互动,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是共建生态优先清秀雅美屯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协同推进流域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清秀雅美的生态强区,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屯溪样板。
三是共树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典范。抢抓大黄山建设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不断丰富文旅供给、升级业态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屯溪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等重大文旅平台,聚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大花园”,推动文旅供给多元发展、业态产品持续升级,实现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四是构建具有屯溪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绿色智能的产业强区,推动优势产业深度融入一体化分工协作。推进特色农产品精准打入长三角高端市场,培育壮大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绿色食品、生命健康等七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园区合作,培育高端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是打造更高水平区域科技创新核心引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链,加强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黄山学院等交流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屯溪转移转化,加大“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器,推进科技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引导区内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区级产业基金,针对科创企业推出创新产品,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量,赋能创新企业加速发展。
六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强化水利保障能力,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建设长三角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七是扩大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幸福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重点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等高对接、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领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医疗合作交流、促进体育事业一体化发展、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着力共建公平正义社会环境,提升全区人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聚焦“六破六立”,践行“三严三实”,抓好“五大”工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严格落实《实施方案》,常态坚持对标学习。二是细化责任落实。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统筹推进作用,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工作调度,适时组织开展评估。三是强化项目支撑。携手长三角共同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一体化合作事项和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聚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跟踪协调,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四是加强考核激励。将对标学习沪苏浙、重点任务10件事实施纳入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对重视程度高、落实行动快、工作成效好的予以表扬激励,对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成效不足的视情予以通报,全区上下形成对标学习的浓厚氛围,保障各项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助推全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落实见效。
附件:
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
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省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黄山市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我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结合屯溪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突出思想观念全面融入、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区域版块深度链接、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在等高对接上靠得更紧,在市场链接上接得更准,在生态共治上做得更好,在民生保障上融得更深,在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屯溪担当,奋力走出新时代屯溪高质量发展新路。
(二)总体目标
到2027年,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全市,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创新要素高效聚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秀雅屯溪提标增色,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模式巩固提升,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国际会客厅”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人民群众在一体化发展中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到2035年,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市前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协同运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覆盖,绿色发展水平保持全省领先,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城市大体相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附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要发展指标
指 标 |
2022年 |
2027年目标 |
责任单位 |
1.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
1.38 |
2 |
区科技经信局 |
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4.12 |
7.5 |
区市场监管局 |
3.当年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万元) |
250 |
1200以上 |
区科技经信局 |
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率(%) |
11.15 |
12 |
区发改委 |
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5.7 |
21 |
区科技经信局 |
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在地91家属地51家 |
在地170家属地90家 |
区科技经信局 |
7.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长三角平均水平比例(%) |
65.5 |
68.7 |
区发改委 |
8.大专以上沪苏浙居民来屯落户人数(人) |
130 |
180 |
屯溪公安分局 |
9.城乡居民收入比 |
2.08 |
— |
区统计局 |
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90.1 |
95 |
区住建局 |
11.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
19 |
19以下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7.8 |
98以上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1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区生态环境分局 |
14.城镇污水处理率(%) |
93.39 |
98 |
区住建局 |
15.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亿元) |
14.05 |
16.8 |
区商务局 |
16.进出口总额占黄山市比重(%) |
11.2 |
11.2 |
区商务局 |
1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
4 |
180 |
区商务局 |
18.沪苏浙在屯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亿元) |
16.7 |
38.3 |
区投促局 |
19.全年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量(万人次) |
870 |
1600 |
区文旅体局 |
20.长三角“一网通办”场景应用数量(个) |
76 |
120 |
区数据资源局 |
21.人均公共财政支出(万元) |
1.67 |
1.93 |
区财政局 |
2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0.53 |
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
区教育局 |
23.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5.03 |
5.23 |
区卫健委 |
24.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张) |
12.38 |
12.69 |
区卫健委 |
二、构筑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以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为目标,加强与合肥、杭州等长三角城市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主动接轨服务大上海。积极参与黄山市与杨浦区、奉贤区、长三角创意委战略合作,着力推进产业联动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社会事业共建。加强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对接,围绕共建屯溪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二级市场培育基地、赋能“基金小村”等深化合作。推动全区各领域主动加入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促进双创和产业联动发展。发挥医疗康养、特色农业等方面资源优势,谋求战略合作,共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依托上海招商推介窗口“黄山城市会客厅”,借力进博会、创新创意大赛等高端会晤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提升“国际屯溪”知名度。(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文旅体局、区科技经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委、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局、区国投集团)
2.深化杭州都市圈城市合作。深化与杭州都市圈城市战略合作,共同谋划一批区域合作重点项目,加快构建机制共建、规划共绘、环境共治、旅游开发、设施互通、产业共兴、民生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一体化发展格局。依托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等重大平台,以共保联治为切入点,牵引产业联动,辐射新安江两岸,推进农治旅产融合发展,推动各单位各部门与杭州都市圈有关区县部门交流合作,逐步形成全域深层次共建共享新格局。(责任单位: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推进衢黄南饶城际合作。积极参与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衢黄南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合作区建设,深入探索合作形式和内容。以打响“屯养”品牌为着力点,联动实现文旅同促、产业互助、市场统一。谋划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有效提升文旅组团发展虹吸能力;聚焦产业体系合作,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围绕优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联防共治;打造多层次合作平台,推动“联盟花园”平台产业化运作。(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文旅体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总工会)
4.加强与长三角城市联动。聚焦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对接交流,了解长三角城市发展与合作需求情况,谋求更多项目化、实体化合作,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分工合作,推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发展同步。围绕区域合作的供给需求、重点事项、产业承接、文旅互促等内容,鼓励市场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牵线搭桥”,逐步形成多层次、多边性的协同推进机制,夯实全面深入合作的微观基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文旅体局、区科技经信局、区工商联)
5.深入推进村镇互带互动。建立“1+N+X”镇街结对共建机制(1个镇(街道)带领N个村(社区)面向长三角区域结对共建X个镇、街道或村(社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具体合作内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黎阳镇与桐庐县江南镇,奕棋镇与桐庐县凤川街道等深化结对共建,加强资源信息共享、人才培养、文旅宣传等方面优势互补,开展产业对接、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在乡村旅游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方面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党建联建、跨省合作新模式。深入推进村企合作,积极引入沪苏浙市场化团队参与乡村发展,盘活闲置资源,共同谋划产业布局和项目市场定位,充分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加速实现乡村资源向资金、资产、资本转化。(责任单位:各镇、各街道)
三、共建生态优先清秀雅美屯溪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协同推进流域环境共保联治,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清秀雅美的生态强区,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屯溪样板。
6.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深化“五微”行动,推动打造一批有风韵、有风光、有风景的特色生态乡村。高质量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治理,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确保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
7.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持续巩固提升区内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参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参与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开展排污权交易服务。持续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8.高标准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积极配合市级开展新兴产业合作发展,加快传统农业提质升级、加强文旅等产业合作,提升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水平。保障新安江流域水质稳中向好,力争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探索实施镇域范围地表水断面考核补偿机制,积极编报共同保护合作区项目,有效发挥补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责任单位:区政府办(新保中心))
9.开展水环境联合治理。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全面实施境内流域水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新安江屯溪段水域生态修复与蓝藻水华风险防控项目和老占川河城市内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管理。开展全区地表水断面生态保护补偿考核。持续完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10.共促生态空间管控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生态空间协同保护,落实皖南-浙西-浙南山区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方案。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落实黄山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强化与毗邻区域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工作制度,联合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林业局)
四、共树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抢抓大黄山建设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推动文旅供给多元发展、业态产品持续升级,实现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11.争创文化保护传承新标杆。充分利用徽州文化集中地优势,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大黄山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心。巩固提升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屯溪老街、屯溪河街联合打造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不断提升丰富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程大位珠算博物馆、戴震纪念馆等文博场馆展陈内容,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推进徽州乡愁博物馆、隆阜老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程大位故居珠算博物馆一批项目落地建设与实施。(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住建局)
12.打造高品质长三角“大文旅”。依托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壮大一批延链、强链业态,丰富美食美宿、研学修学、自驾露营、节庆赛事等新业态、新旅游产品。聚焦产业短板靶向引进一批高端酒店、影视演艺、主题公园、亲子游乐、温泉度假、创新型旅游产品,经常性开展高水平、有影响力的体育运动、会议会展等活动。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骨干文旅企业。围绕三江口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健康公园不断更新和引进符合时代潮流的文旅新业态项目,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商务局、区投促局、阳湖镇)
13.丰富拓展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旅游+”“+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交通、康养、体育、教育、数字等融合发展。以新安江夜游景观带为轴线,打造“新安月夜”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发展徽菜美食经济、品牌赛事经济、会展演艺经济,不断丰富夜景、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夜”业态,构建“城区、街区、景区、商区”四位一体的夜间经济体系。结合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推动“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根据屯溪山水人文田园特色,布局引进一批野营露营基地、乡村咖啡屋、非遗工坊、阅读空间、乡村美食、亲子研学基地等新型旅游业态。积极培育引进元宇宙文旅、国潮打卡、剧本杀等“Z世代”潮玩新兴业态。(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商务局)
14.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以“席地而坐”标准推进“最干净景区”创建,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全面提高旅游交通通达度,畅通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区“最后一公里”,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对照国际标准,探索建立有国际屯溪特色的酒店服务、旅游接待、智慧出行、研学康养等服务体系。探索智慧文旅服务建设,完善旅游信息化服务功能。推进路景融合升级改造,以国际标准,升级改造各旅游景区景点标识标牌。加强旅游服务人员能力建设,开展讲解员选拔与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导游员、政务讲解员更好地讲好屯溪故事,传播屯溪声音。(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交运局、区城管执法局)
15.打响国际屯溪文旅品牌。在“国际屯溪 冰清昱洁”品牌形象基础上,拓展“昱见”系列形象品牌,构建有效传播矩阵。探索树立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旅游IP,加大对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整体策划和推广力度。深入挖掘屯溪非遗民俗项目,举办春节非遗民俗踩街、端午国际龙舟文化节、中秋舞龙会等特色活动,举办江畔音乐会、星空露营节、荷花节、音乐节、豆腐节等旅游活动,利用屯溪传统文化资源和戴震、程大位等名人资源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活动品牌效应。加强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长三角主流媒体合作,加快构建全覆盖长三角的全媒体宣传矩阵。(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区委宣传部)
五、构建具有屯溪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优势产业深度融入一体化分工协作,推进特色产品精准打入长三角市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吸引沪苏浙区域优质资本、头部企业重仓屯溪,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提升沪苏浙在屯投资重大项目到位资金,加快建设绿色智能的产业强区,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与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16.建立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持续推进“158”行动计划,深化“一县一业”示范区创建,积极培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鼓励企业、家庭农场与沪苏浙电商企业、连锁超市等合作,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域推进茶园绿色防控,发展以“屯绿”为重点的茶叶种植基地,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茶文化交流展示,推动茶企业质效均衡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17.加速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和后市场领域,以“补短板”与“上水平”为重点,招引比亚迪、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等知名整车检测机构布局屯溪,协同整车企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持续提升高端零部件配套能力。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培育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后市场服务体系,加速融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智慧交通,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
18.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长三角优质资源围绕电子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和生物科技三大主导产业集聚,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具有关联带动性的企业,大力培育一批战新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针对性地进行“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延链补链发展。(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九龙园区)
19.推深做实园区合作。以产业为核心、企业为纽带、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优化园区运营模式,谋划和招引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绘制产业招商图谱,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中创精密、伟启智能、跃弛环保设备等企业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推动九龙园区总体经济实力、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成为支撑和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责任单位:九龙园区、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
20.培育高端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会展经济,积极打造“国际会客厅”,培育一批专业会展和配套服务企业,提升常态化、专业化、国际化服务保障能力,吸引更多外交活动、展会、论坛等来屯举办,推动展览、交易、会议、节庆等融合发展,打造开放型国际会展之都。发展总部经济,扶持培育一批本土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研发型总部、投资型总部和营销型总部。发展平台经济,以开放、创新、赋能为方向,聚焦电子商务、网络直播、共享出行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平台型企业。(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发改委、区投促局)
21.促进休闲康养产业发展。加强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多家养老服务企业合作,围绕标准互认、政策互通、产业促进、要素流动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培育申报一批省级长三角健康养老基地,吸引长三角地区活力老人来屯康养。培育养老服务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候鸟式、疗养式、田园式、嵌入式养老产业,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健康养老目的地。深入推进“康养+旅游”系列延伸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康养旅游示范点,积极参与黄山市举办的长三角专场疗休养推介会,提高我区疗休养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文旅体局、区卫健委、区总工会、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委)
22.促进体育赛事融合发展。依托率水河(黎阳段)户外基地等项目,开发登山、徒步、骑行等山地户外运动,打造新型文旅体新业态。通过积极承办国际自行车、马拉松、高尔夫、龙舟大型体育赛事,加快体育与研学、健康、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旅行社结合体育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和路线,加快推进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建设,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责任单位:区文旅体局)
六、打造更高水平区域科技创新核心引擎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创新链,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合作,共建高能级科创平台,促进创新人才互动交流,高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协同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23.共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高校院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黄山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发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屯溪转移转化。围绕资源积聚、平台打造、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力度,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器,不断探索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推进科技创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建设与发展。(责任单位:区科技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引导区内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区级产业基金,针对科创企业推出创新产品,加大融资支持,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量,赋能创新企业加速发展。积极探索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研发机构、购买技术创新专业服务,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24. 深化人才合作交流。深入实施“四千工程”,精准组织干部和企业家赴沪苏浙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开展体悟实训,构建干部人才交流常态机制。大力推进“迎客松英才计划”,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等方式,吸引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来屯就业创业,做好沪苏浙居民来屯落户服务工作。发挥“杭黄科创飞地”平台作用,落实“人才安徽行”“人才黄山行”等系列活动服务保障,力争“黄山院士之家”项目落地,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人才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协调、项目合作、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打造人才交流集聚强磁场,实现人才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完善“2+N”人才招聘合作机制,积极与长三角区域人才市场、高等院校等对接,实现跨区域人才交流,促进长三角地区企业岗位和人才共享,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招工引才机制。加强“迎客松” 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平台建设,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创业项目交流、创业资源互通、创业服务共享、创业人才共育。(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屯溪公安分局)
七、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建设长三角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25.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配合市直部门做好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协助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加快打造物流枢纽,参与智慧物流新基建,推进新兴技术和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设备应用,积极培育数字仓库、智慧堆场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大力宣传多式联运,推动“黄山—中欧”专列扩容增效,强化“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洋山港”海铁通道,持续推介国际航空货运业务,推动打造专业化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区交运局)
26.强化水利保障能力。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新安江防洪能力。高质量开展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暗访督查,开展跨界河流联合河长巡河和部门联合执法,推进瑶源水库省级幸福河湖创建,按时序推动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用水权交易工作。(责任单位:区水利局)
27.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服务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大局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地区间友好交流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扩大我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中欧中亚班列和海铁联运稳定实现集装箱业务200标箱/年。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投洽会等国际展会活动,支持企业赴境外开展经贸及参加会展活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对接洽谈,积极参与“徽动全球”外资招大引强行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八、扩大民生服务共建共享“幸福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等高对接、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全区人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8.推进教育领域协同发展。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教育部门沟通交流,吸收借鉴优秀做法,凝聚思想共识,深入推进校际、校地、区域之间的联合互动,加大区域内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力度,不断推动地域优质资源共享、区域办学优势互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入学习杭州先进办学思路,深化与西湖区教育局之间交流合作,加强学科教研、教师培养、集团化办学等方面交流,实现结对共建小学全覆盖。积极学习杭州教育共富、城乡教育共同体、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改革成果,为屯溪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寻找“屯溪路径”。(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29.加强区域医疗合作交流。坚持柔性引才与产业协同“同步走”,引进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加入沪苏浙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医联体和专科联盟,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柔性引入长三角高水平医院专家工作站;积极探索与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合作共建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并利用优质环境资源与新安医学优势,探索在屯设立长三角高水平医院术后康养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推动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卫健委)
30.推动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丰富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内涵,持续关联各级便民服务场所,扩大服务范围,提供群众更多服务选择。加速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换发,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的交通出行、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应用场景,完善服务配套政策及“一卡通”平台建设。依托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支撑“一卡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协同和应用场景建设,推进长三角“一卡通”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数据资源局)
31.合作共建诚信长三角。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围绕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公共信用创新应用建设。加强市场主体信息归集共享,建立统一失信名单管理制度,形成监测预警的联合监管机制。完善信用修复联动机制,推进标准统一的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区发改委)
32.提升城市治理功能和安全水平。协同构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细化防御自然灾害的系列应急预案,强化城市重大风险联防联控,学习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建设。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和区域的安全监管,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统筹重特大灾害事故跨区域救援,强化长三角一体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民生警务一体化发展,推动公安便民服务事项“全域通办”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屯溪公安分局)
九、重点任务
(一)推深落实重点任务10件事。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统筹推进作用,聚焦文旅、科创、产业等领域,围绕我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突破性事项,建立《屯溪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10件事》(详见附件1),常态化开展每月调度工作,并结合落实推动情况动态调整、滚动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明确重点任务,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将来时”变成“进行时”,清单化闭环式推进落实,力求全区各领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和务实成效。(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区文旅体局、区科技经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区投促局、区总工会、九龙园区)
(二)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全区上下以对标学习沪苏浙城市登高望远的前瞻思维、争先进位的奋进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举措、博采众长的开放态度、人民至上的城市担当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对标沪苏浙、把不能变怎么能”解放思想大讨论,不断在发展理念、工作机制、服务效能上与长三角等高对接、对标看齐,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学习成果落地转化。建立“1+8+1”区直、镇街及九龙园区全面对标学习机制,明确具体对标追赶对象,健全对标学习指标体系,围绕七大重点学习任务,深入落实《屯溪区对标学习西湖区工作方案》(详见附件2)。区直、各镇街、九龙园区要加强实地考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学习举措和达成目标,确保对标学习沪苏浙工作取得更多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责任单位: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各街道)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聚焦“六破六立”,践行“三严三实”,抓好“五大”工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严格落实《实施方案》,常态坚持对标学习。
(二)细化责任落实。区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统筹推进作用,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明确重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工作调度,适时组织开展评估。
(三)强化项目支撑。携手长三角共同谋划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一体化合作事项和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聚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跟踪协调,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
(四)加强考核激励。将对标学习沪苏浙、重点任务10件事实施纳入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估,对重视程度高、落实行动快、工作成效好的予以表扬激励,对重视程度不够、行动迟缓、成效不足的视情予以通报,全区上下形成对标学习的浓厚氛围,保障各项指标实现争先进位,助推全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落实见效。
附件:屯溪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10件事
征集结果
反馈时间:2024-01-18 14:342023年12月18日-12月27日,屯溪区发改委就《屯溪区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展了意见征集,通过政府网站共征集到网民意见0条,采纳0条。通过其他途径(邮件、电话等)征集0条,采纳(或部分采纳)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