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3189/202102-00074 信息分类: 专项规划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 发文日期: 2018-04-27
发布机构: 屯溪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1-02-22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屯溪区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十三五”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21-02-22 18:01 信息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3

第一节 园区发展不断提速…………………………………3

第二节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4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6

第三章 “十三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

第一节 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发展原则……………………………………………8

第三节 发展目标……………………………………………9

第四章 “十三五”的具体工作…………………………………10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各项保障……………………………………13

 

 

 

 

 

 

 

 

 

 

 

屯溪区九龙低碳经济园区

十三五建设规划

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攻坚期,也是我区实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按照屯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科学制定和编制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章                 “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九龙园区坚持“天地人和,山水林城”的理念和“城市化、精品化、生态型、花园式”的要求,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基本实现了“五年大发展”目标。

 

第一节   园区发展不断提速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来,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腾笼换鸟”等工作。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其中帅鑫园区投资0.554亿元,实施腾笼换鸟、征地拆迁、安置区建设、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58个项目。共计改扩建长16.3公里道路,铺设23.3公里雨污水管道,新增绿化面积6.63万平方米;完成征地2403亩,1133.29万平方米拆迁,新建凤翔安置区和林塘安置区,续建博村安置区,除已建成的公共绿地外,“十二五”末,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19平方公里(其中帅鑫园区已建成0.4平方公里),园区道路由原来8233米改扩新建为16.3公里,道路从“三纵四横”初步框架提升至“四纵五横”,园区路网全面建成,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园区入园企业由47家增加到84家,规模以上工业由14家增加到34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由2家增加到1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5.5亿元增加到

25.296亿元、增加值由6.37亿元增加到7.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8.62亿元到2015年的8.8亿元;园区税收由2011年的6664万元增加到8500万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食品等类别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规模6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到“十二五”末完成工业产值139.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实现税收4.55亿元。其中,帅鑫园区一期、二期共有企业27家,其中规上9家,规下18家,新引进工业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十二五”年均递增20%,拥有年纳税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家。园区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

 

第二节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五年的发展,园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发展空间较小。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使得地块的规划条件要求更高,加之九龙园区地处中心城区,毗邻新安江和黄山机场,园区地理位置受土地指标、环保指标等因素制约较大,规划总面积只有5.7平方公里,已获批规划面积为3.32平方公里,除去需保留的绿核部分面积0.49平方公里,实际可建设面积为2.83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已实施2.19平方公里,其中项目用地1.75平方公里,道路用地0.41平方公里,绿化用地0.03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可建设用地只有0.64平方公里。

二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聚集能力不强入驻园区的高新技术企少,产业链短,聚集程度低,对园区产业功能集聚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虽然园区新能源、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企业发展较好,但目前这些龙头企业还处于成长期,工业发展行业门类较多,传统工业多,支撑产业企业少。从统计分类看,涉及16个行业,产业分布较散,产业链比较短,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发展特色不鲜明,迄今没有形成极具影响的品牌,已投产的企业中也鲜见具有强大聚集能力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偏弱、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主导产业不突出。

三是部分建设项目进展滞缓。日普电动车、兴乐电缆等重点项目进展不快。优尚机电资金问题和电机控制系统生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导致项目不能有效推进。

四是企业总体素质不高现有项目中规模偏小,生产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竞争力弱。一是科技研发等投入不足,企业产品转型不快。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低,创新资金来源不足,企业技术设备水平落后,产品更新换代较慢,除工业泵具有一定基础的研发团队外,其它企业的研发力量单薄或委托研发。二是按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规划的“一园三板块”中的徽商创业板块的要求转型不足。

五是园区服务能力尚需提升。一是功能配套需完善。生活、商业配套设施满足不了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人的需求,园区员工大都是钟摆式往来企业工地和居住地,直接导致用工成本增加。二是园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园区土地开发建设等有关行政许可服务效率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园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企业高管难招、难留,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情形急需改善。

 

 

第二章  “十三五”发展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新阶段,总体呈现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结构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20138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2015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九龙园区作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一园三板块”中的徽商创业板块,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中的活力创业区。高起点的定位将使园区成为推动黄山市服务业改革,实现黄山市整体转型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抓手。

——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园区在工业基础薄弱、园区建设滞后、奋力赶超的过程中,遭遇经济下行冲击,2015年各项经济指标排名在全市处于下游,做大工业总量、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挑战比任何时候、任何区县都更为艰巨。一是高端缺失,低端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高新尖品牌产品匮乏,传统优势产业增长乏力、效益下滑;二是环境趋紧、资源短缺,节能减排压力大。三是既缺技术、更缺人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示范企业很少;四是既缺资金又缺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更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园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差距就是潜力,挑战蕴含机遇。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的《关于健康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以及中央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带一路”智慧园区建设都对园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的“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提出了目标和方向。二是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规划带来的加快发展的机遇。

 

第三章 “十三五”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省委、省政府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为契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按照立足现有、创新驱动、开放合作、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以倡导低碳、绿色、环保、高端为导向,以提升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促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持续力,实现园区由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第二节         发展原则

 

——科技先导,创新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自主开发,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差异竞争,绿色发展。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进程,合理引导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低水平中饭建设和恶性竞争。

——项目带动,开放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体推进,协调发展。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在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围绕“做强龙头、强化配套、加快集聚、彰显特色”目标要求,坚持优化布局、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培育集群,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至“十三五”末,园区建成面积3.13平方公里(其中帅鑫园区新增0.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户数达到12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8亿元,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0亿元;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上市公司5家;园区税收收入达到7.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亿元。力争新创国家级名牌企业1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分别为2家和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2家。

 

第四章     “十三五”的具体工作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产业竞争力,切实推进工业投资,企业创新和园区建设等工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源。

 ——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按照市政道路建设的理念,完成园区环城西路及翠微路的路面黑色化建设。建设和完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园区供电保障及天然气管道升级工程。做好凤祥山庄续建工程。其中帅鑫园区全面完成二期的建设,完成园区道路管网、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帅鑫园区三期总体规划、设计和征地工作。

预计到“十三五”未,园区计划新增开发面积0.94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类项目投资4.45亿元(其中2016年度完成投资0.8亿),建成面积达3.13平方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天然气气化率达60%,园区绿地率达到10.9%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以龙头型企业为主导,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发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

(一)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依托工业泵海洋工程装备和核电用螺杆泵、良业阀门智能电动阀门和阀门执行系统、拓达科技真空泵、派尼尔配电智能终端装置鼎奇全自动餐饮输送线为依托,重点发展环保机械、石油化工配套产品等,努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装备制造业向上游高端核心技术研发延伸,拓展以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价值链

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10户以上,实现总产值8.15亿元以上,增速61.07%以上。

(二)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依托东晶光电、广远光电、申格电子、锦江百浪新能源、帅旗热能科技以及金菱新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LED外延片、芯片液晶显示器元件、特种显示器模块和组件、智能家电控制产品、电子元器件、光电开关、空气能热水器、炭晶发热板、新型装饰材料等新能源产品。

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12户以上,实现总产值15.5亿元以上,增速60.12%以上。

(三)绿色食品产业依托众力实业、大自然食品、一品有机茶、昌臣食品等企业,开发安全优质的功能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绿色有机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特色食品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生产,走“加工基地+电子商务”的经营路子

2020年,规上企业达到8户以上,实现总产值6亿元以上,增速69.01%以上。

(四)生产性服务业。以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为依托,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实现园区工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一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服务业发展,支持黄山泵业、东晶光电等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升级改造、机器换人、电商销售等产业融合活动。同时,促使有条件的服务业领域企业利用其研发设计能力将市场销售营销网络向制造环节延伸。借助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商业模式创新型企业,逐渐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互联网+”行动为创新路径,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打造九龙电商园、润资汇电子商务创业园、英特华云电商产业园区。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黄山机场、九龙园区等物流平台,建设空港物流园,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

2020年,园区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到3户以上,营业收入突破亿元。

——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东晶光电、锦江百浪等企业创新10强计划,积极推行高端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促进产业延伸升级、低碳化成长,着力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循环发展新模式。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抓好院士工作站和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往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发展,推进企业自身二、三产融合,营造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和环境,规划布局科研配套,生活设施、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功能空间,加强二、三产业间的联动和协作,使园区成为推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

 

第五章 规划实施各项保障

 

围绕加快发展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确保促进园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目标任务完成,主要推进以下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领导机制建设,重视园区发展。在园区管理体制上理顺园区的各项职能,规范服务程序,落实岗位责任,提高办事效率,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促进银政企合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银行的贷款作用。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政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构建银企对接长效机制。积极提高银企对接效益,满足生产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营结构优、产出效益高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切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增加担保品种、扩大业务覆盖面,使担保总额有较大幅度增加。推动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和银行间的业务合作,开展投、保、贷组合型业务,活跃资本市场。

——注重完善政策,提升发展后劲。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工业发展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资助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助资金的产业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细化资助资金操作使用,工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工业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创新专项补助和工业发展专项奖励等,引导支持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做大做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迅速抓好落实,及时予以解决,保障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积极营造帮扶企业的良好政策环境。

——注重招商质量,提升招商实效。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引进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创汇企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入园项目的层次和水平。准确掌握政策导向和投资动向,拓展招商引资思路,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商招商、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加强招商引资的战略研究,密切关注大公司和大企业的投资和经营动态,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对接和互动。着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生产效益好、市场销路广、带动作用大的强势企业。对园区重大引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如期进资、开工和竣工投产。

——注重产业升级,提升集聚效益。一是促进企业整合增效。按照“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低迷企业焕发生机”的要求,对一些不符合产业定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将通过政府收购、引进外来企业、兼并等方式来调整其结构,力促“龙头企业快发展、规模企业快扩容、规下企业上规模”。二是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力度。强化特色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发展共性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关联度强的产业群。注重培育、突出特色,以专业化和突出地方特色为主攻方向,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着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做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大力提升企业规模。学习借鉴和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支持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外引内联,靠大联强,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增资扩建,扶持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动作用,努力做好创建品牌、扩张品牌、宣传品牌和保护品牌的文章,以提高区域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企业拥有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用足用好国家科技政策。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健全和完善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开发、使用的投入机制,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机制和中介服务机制,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应用研究,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多元创新模式。

——注重科学发展,提升集约程度。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九龙园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要严把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控制指标,提高土地利用率。围绕总部经济、核心技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低碳环保产业等,承接一批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占地少,耗能低,无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入园建设,力促产业延伸,左右配套,努力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导向清晰的发展格局。对园区目前不符合产业定位,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不高的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逐步进行产业转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附件:

1.“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和“十三五”目标比照表

2. 九龙园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项目谋划表

3. 九龙园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项目分布图

4. 帅鑫园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项目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