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负责人解读】区政府区长杨林解读《屯溪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实施方案》
问:为什么要制定该方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近期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惠农政策,为进一步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区委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屯溪实际,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屯溪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
问:该方案的目标是怎样的?
答: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加快建成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的示范区,到2025年,实现“徽茶产业链条最强、中药产业品质最优、养殖产业特色最显、林特产业价值最佳、农旅休闲乡愁最浓、数字乡村赋能最高”,其中,徽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3亿元,中药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亿元,养殖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亿元,林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8亿元,农旅乡愁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9亿元,数字乡村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亿元,全区“六业千亿”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问: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啥?
答:《屯溪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方案》共分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组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六业千亿”行动计划,突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优化布局徽茶、中药、养殖、林特、农旅休闲、数字乡村六大产业,为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品质农业。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本土特色资源,打响“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品牌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农村“双招双引”力度,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对乡村产业的支撑作用,推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
一是做强徽茶产业。茶园面积稳定在6000亩左右,茶园亩产值7000元以上。实施茶园全域绿色防控,建设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示范茶园1个,重点打造屯绿(出口眉茶)特色产品基地。到2025年,茶叶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17亿元达到23亿元。
二是做优中药产业。建设贡菊、黄精、白术等中药材基地。做强中药材加工,建设一批中医药养老康复与养生旅游基地。到2025年,中药材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1.5亿元达到8亿元。
三是做特养殖产业。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38%。打造臭鳜鱼加工产业集聚区,实现黄山臭鳜鱼产业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养殖业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4亿元达到8亿元。
四是做精林特产业。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依托环屯溪果业基地,发展草莓、提子、火龙果、杨梅等采摘休闲产业。到2025年。林特产业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19亿元达到28亿元。
五是做美农旅乡愁。打造1个市级农旅特色产业乡镇,创建2左右具有黄山特色的A级景区村庄,培育100个以上农旅经营主体,带动5000以上劳动力就业。围绕乡村旅游布局,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农耕农事体验、休闲渔家、和康养基地等。到2025年,农旅乡愁产业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15亿元达到19亿元。
六是做活数字乡村。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立完善电商产业园。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到2025年,数字乡村产业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8亿元达到16亿元。
问:下一步工作是怎样的?
答:一是进一步提升“双招双引”实效。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六业千亿”,注重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招商力度,确保完成“休闲农业产业”年度“双招双引”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大微景区建设。借鉴徽州区打造乡村旅游“微景区”的有效做法,在挖掘乡村历史、讲好村庄故事、用活生态资源等方面加大谋划力度,在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上再提速。三是进一步加大乡村产业发展。以党建强、产业强“六业千亿”特色产业示范带创建为抓手,谋划好“林特(水果)产业示范带、屯绿产业示范带、蔬菜产业示范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栽培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进一步谋划臭鳜鱼产业发展。深度走访臭鳜鱼加工企业,在标准制定、养殖本地化等方面听取企业心声,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需求,促进臭鳜鱼加工提档升级,力争建成屯溪臭鳜鱼加工、销售集散中心。五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接续改造提升蔬菜基地1000亩,新建246亩科技蔬菜大棚示范工程,提高蔬菜科技强农水平。六是进一步加快乡村建设。实施屯溪区示范数字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围绕数字乡村系统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文化振兴建设工程、生态振兴建设工程、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5大项内容,推进项目“快建设、快建成、快见效”,有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确保全区乡村振兴展现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