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制度
一、 把握解读重点,丰富解读形式
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政务公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解读工作机制,持续优化解读流程,及时公开解读规范性文件及重要政策文件。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认真落实政策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工作机制,突出做好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方案和政府常务会议研定的重大事项以及重大事件发生、重大项目推进、重大活动举办等重点领域内容公开。积极运用政策简明问答、媒体报道等方式以及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卡通动漫等形式进行多方位解读。同时要强化舆情回应意识,健全政务舆情回应机制,实现24小时舆情监测、政务舆情风险预判。对政府出台的重要改革措施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政策文件,牵头起草部门要落实政务舆情回应的主体责任,认真做好舆情风险评估研判,制定应对处置预案。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舆情话题,通过12345热线、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各类政务公开渠道定向主动回应,提高舆情回应精准率及舆情处置有效率。
二、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发布质量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重点领域新闻发布工作,把本单位新闻发布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作评估机制、媒体联络机制、口径机制,落实舆情收集机制、专家信息发布解读机制,制定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文件、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新闻发布预案。新闻发布工作由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原则上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新闻发布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涉及全区性或重大事项的,可以邀请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参加。各发布单位要强化公开质量意识,结合工作职能和群众关注点认真选取发布题材,严格把关新闻发布稿件质量,拒绝空话套话。根据公开需要也可协调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三、规范文字解读,强化精准回应
政策解读要以文字解读为基础,包括重点解读重大决策的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等实质性内容,部分政策文件可延伸解读注意事项、关键词解释、惠民利民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解读方案经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定后,作为拟制发文件的附件,一并报送区政务公开办备案。各单位应于文件公开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政策解读栏目发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核把关,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开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重点审核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确保信息发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