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3189/202408-00166 信息分类: 政策与标准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文日期: 2024-06-17
发布机构: 屯溪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4-08-30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屯农〔2024〕36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屯溪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作者:屯溪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8-30 15:54 信息来源:屯溪区农业农村局(屯溪区乡村振兴局) 阅读次数:

    为切实做好屯溪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农民素质素养,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24417号)和《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黄农函〔202444号)精神,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聚焦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农工作重点任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素养,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保障。

    二、目标任务

落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为核心,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2024年,全区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培训班50人(经营管理型),粮油种植培训班50人(专业生产型),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4个,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实施重点。

(一)重点任务。围绕粮油稳产保供开展的培育人数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年度绩效任务的比重不低于70%

1.重点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支撑粮食生产和大豆油料扩种,聚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围绕全产业链技术或单项关键技术开展培训,分区域、分品种、分技术确定培训内容,联合种植管理部门遴选培训对象,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加大农机领域培训力度。及时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措施及相关设施装备应用培训,做好师资课程储备。

2.培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服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市场营销、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系统化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等,分领域、分产业、分层级开展系统培育,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3.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全面开设综合素养课程,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程覆盖所有培育对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三农相关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耕地保护建设、农业金融保险、乡村治理、农耕文化、农村移风易俗等领域知识、理念和倡导性要求,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二)专项行动。服务三农领域重大任务,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和农民综合素质素养全面提升,组织实施六个专项行动。

1. 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题培训行动。以粮油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和规模化种植大户为对象,围绕全产业链技能,强化急需、短板技能培训。在有条件的地区,以专业农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为对象,以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救灾服务队为重点,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扩大实施专业农机手培育行动,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在豇豆主产区域继续开展质量安全控制培训。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培育行动。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型社会化服务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田间学校等主体带头人为对象,开展主体发展能力提升培训,支持组织跨区域学习,帮助拓宽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面向上述主体从业就业人员,以相关涉农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订单式组班、定制式培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升农民就业能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3. 农民综合素养整村推进行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全区共举办4个培训班,由区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选有需求、有组织能力的村,每个村不超过2个班、培训专题不重复。每个班不少于50人、不少于2个专题培训课程、培训时长不超过一天、培训内容为综合素养课,可与春耕春管、防灾减灾等应急性培训结合开展。创新性开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相关培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农村移风易俗、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乡村优秀文化等,提高农民参与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乡村治理过程的能力和意识,培育文明乡风。培训班需填写《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附件6)并上传到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举办培训的村应设置一名联络员,负责培训对象和现场教学组织工作。

4.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行动。聚焦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产业、种业、耕地建设、农机作业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乡村建设和传统技艺、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等方面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有机衔接。

     四、组织实施

    (一)遴选培育对象

遴选条件:年满16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服务等人员。

2024区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主要分为经营管理型和专业生产型2类。经营管理型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提高经营管理、就业创业、服务乡村社会事业发展能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农村创业创新者主要包括院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乡土人才、能工巧匠等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人员等;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主要包括村两委成员以及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等。专业生产型重点面向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劳动者,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遴选程序:培育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村、镇逐级推荐,区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

各类培育对象当年不重复,此前参训过的学员可以在本年度继续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层级或知识更新类培育。

    (二)优选培育机构

我区将按照有关要求择优遴选确定培育机构,并与培育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报省、市备案。培育机构条件:培育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营业务包括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具备培育必须的教学、实践、管理和跟踪服务条件,包括:课堂集中教学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实践实训场所或合作实训基地,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培育目标所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等。

    (三)丰富培育内容

参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附件1),结合实际,模块化设计综合素养课、技术技能课和能力拓展课。综合素养课包括思想政治、农业通识、三农政策、涉农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必须包括2024年中央和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技术技能课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绿色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营销、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治理、社会化服务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育机构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自行设计课程。以生产技术培训为主的,实操实训学时数不应低于总学时数的2/3,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农时特点一次性或分段完成培育任务。以发展能力提升培育为主的,强调选育用一体化培养,将培育对象纳入发展监测范围。以从业就业技能培训为主的,鼓励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进行岗位实践或顶岗实习。鼓励举办青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班。

(四)严格培育管理。区农业农村局事先组织需求调查,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遴选审核培育对象(附件2),精选培育机构,开展日常监管和质量跟踪,为培育对象提供后续发展指导服务。承担任务的培育机构在项目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需制定培育计划及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量身定制培训课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践实训、线上学习、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优化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学时、形式、师资、教材、基地等内容,明确教学组织、学员管理、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要求。培育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实施。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课制度(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上第一课)、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培训台账制度(附件3、满意度评价制度(信息管理系统评价)。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各类培训均须在实践实训基地分产业(专业)按照全程关键技术节点开展跟班实践实训,设计好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学员须认真做好实践实训记录。及时建立健全培训档案,按要求将相关信息100%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化管理。要从各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遴选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成员。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选用优质培训教材,优先选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鼓励培育机构订阅《农民日报》等报刊。培育结束后,由培育机构通过过程评价、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评相结合方式,综合评价学员学习成果,对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项目管理部门及时对完成任务的培育机构进行验收。

(五)强化延伸服务。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专业队伍,为技术技能提升类培育对象提供长期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产业发展带头人获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信贷保险等方面支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组织遴选优秀选手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市级初赛全省决赛,以赛促训。创造机会条件,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论坛、展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农产品交易活动等。

五、资金安排

(一)补助标准。按照经营管理型人员培育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人员培育每人1500元的标准测算,补助到项目承担单位。

(二)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我区将按照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继续实行资金预拨制,根据省下达的培育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育价格,依规将培育资金预拨到培育机构;培育结束后,根据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拨付余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要高度重视,严格落实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需求摸底,加强统筹谋划,落实责任要求。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财政局沟通会商,加强本部门内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工作联动。

(二)系统提升体系能力。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化培育机构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合理设置遴选条件,强化开班审查、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价。支持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有偿参与实训、观摩、人才使用等培育环节。提升培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全省管理人员培训。

(三)用好培育资金。用好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加强对培育资金支出使用等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规范使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及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及时使用支出,不得挪用、整合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建立项目验收和项目资金审计制度。

(四)加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一是实行备案制。实施方案、培育机构承担任务汇总表(附件4)统一于628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二是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随机抽查机制,严格审核开班计划和培育对象,跟踪培训进度,随机抽核培训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必要时停班整改。实行月报告制度,每月28日前将当月培训进展情况报送市农业农村局(附件5)。用好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育全过程管理,培育机构要确定专人负责,定期抽查培育信息录入情况。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机构、师资、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以及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三是实行绩效管理。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价工作。

(五)创新培育机制。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搭建农民和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用人主体之间桥梁。支持农民学员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乡村人才振兴职称评审等。

(六)强化总结宣传。认真做好总结工作,项目总结于125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要及时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经验做法成效,提炼形成机制、路径和模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项目启动后每季度向市农业农村局至少报送1篇典型宣传材料。

联系人:倪萍;联系电话:0559-2596550;邮箱:765802478@qq.com

 

附件:1.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

2. 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对象登记表

3. 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

4.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及承担任务汇总表

5.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进展情况表

6. 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

 

 

 

 

 

 

 

 

附件1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块要求

 

培育类型

培育

层级

总学时

课程所占课时比例

 

综合

素养

专业

技能

能力

拓展

实践

实训

线上

学习

 

农业经理人

省级

176

20%

60%

20%

总学时的1/5

≤32

 

现代青年农场主

省级

176

20%

60%

20%

总学时的1/3

≤32

 

经营管理型人员

市县级

128

20%

60%

20%

总学时的1/3

≤24

专业生产型人员

县级

48

10%

80%

10%

总学时的2/3

≤8

 

技能服务型人员

 

注:培训45分钟为1学时,每半天不超过4个学时。

 

 

 

附件2

 

高素质农民培育遴选对象登记表

        年度)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民族

 

政治面貌

 

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家庭人口

 

家庭人均纯收入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手机号码

 

培育类型

 

专业

(产业、岗位、工种)

 

村委会意见

盖章      

           

乡(镇)政府意见

盖章      

           

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意见

盖章      

        


附件

 

高素质农民培训台账(      年度)

 

__________培育机构                     培训班期:                             培育机构(盖章)

培育类型

 

培训班人数(人)

 

培育起止日期

 

序号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文化程度

专业(产业、岗位、工种)

家庭住址

固定电话

手机

培训时间

学员签名

 

 

 

 

 

 

 

 

 

 

 

 

 

 

 

 

 

 

 

 

 

 

 

 

 

 

 

 

 

 

 

 

 

 

 

 

 

 

 

 

 

 

 

 

 

 

 

 

 

 

 

 

 

 

 

 

 

 

 

 

 

 

 

 

 

 

 

 

 

 

 

 

 

 

 

 

 

 

 

 

 

 

 

 

 

 

 

 

培育机构负责人签名:                                                     班主任签名:

 

注:专业(产业、岗位、工种)栏,参照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关分类填写。

附件4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及承担任务汇总表

 

_______农业农村局(盖章)

县(市、区)

培育

机构数

(个)

培育机构信息

承担培育任务(人)

经营管理型人员

专业生产型人员

技能服务型人员

 

 

    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

 

 

 

 

 

    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

 

 

 

合计

 

 

 

 

 

注:培育机构信息一栏中,每个机构信息在一个单元格填写,名称要填写机构全称。

附件5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进展情况表(    月)

 

__________培育机构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年      

序号

县(市、区)

目标

任务
(人)

完成培育人数(人)

完成率(%)

合格
人数(人)

合格率(%)

经营管理型

专业生

产型

技能服

务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或领办人

返乡务农就业创业人员

畜牧兽医从业人员

其他重要培育需求

 

 

 

 

 

 

 

 

 

 

 

 

 

 

 

 

 

 

 

 

 

 

 

 

 

 

 

 

 

 

 

 

 

 

 

 

 

 

 

 

 

 

 

 

 

 

 

 

 

 

 

 

 

 

 

 

 

 

 

 

 

 

 

 

 

 

 

 

 

 

 

 

 

 

 

 

 

 

 

 

 

 

 

 

 

 

 

 

 

 

 

 

 

 

 

 

 

 

 

 

 

 

 

 

 

 

 

 

 

 

 

 

 

 

 

 

 

 

 

 

注:此表用Excel格式上报。

 


附件6

 

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行动培训班信息签到表

 

培训班信息

培训班

名称

 

培训班

日期

     

学时

 

培训班

课程

 

师资

姓名

师资工作单位

(课程1

 

 

(课程2

 

 

(课程3

 

 

(课程4

 

 

联络员

姓名

 

联系

方式

 

学员信息

 

地址(乡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