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省林业系统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全省林业系统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林业局
2024年3月20日
全省林业系统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皖政〔2023〕64号)要求,统筹推进全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统领,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定图”,着力打通乡镇、村(社区)两级和森林经营单位等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形成预防为主、防灭一体、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筑牢森林防火屏障,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5‰以内,为全国森林草原防火网格化管理探索“安徽经验”。
二、重点任务
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和森林资源分布特点,2024年5月底前全面落实定格、定人、定位等基础工作,进一步汇集网格林情、社情、防火设施等基础数据,分级制作网格区划图,细化县、乡、村等三级网格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考核、评价、监管体系,系统谋划、扬长补短、整体提升网格基层基础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聚焦管住火,提升网格源头治理能力
一是推进宣传教育扩面提质。营造全民防火宣传氛围,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广度、深化宣传实效,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在全省林区公路、铁路、电力线路沿线和进山路口、重要节点,各类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类型的A级以上旅游景区等重点网格,全面增设防火宣传标志1000处。强化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制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主题宣传内容和产品,防火期内有I、Ⅱ级森林火险县的有关市林业局要联合相关部门曝光不少于6起野外违法违规用火典型案件。在各村级网格中全面推广“森林防火+村规民约”的群防群治做法。推进森林防火知识进中小学和幼儿园课堂,结合防火宣传月等集中开展森林防火一堂课、一封信、一篇作文、一份手抄报、一份宣传册、一次主题班会的“六个一”安全教育活动。(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省国有林管理局、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各市林业局落实,以下均需各市林业局落实,不再列出)
二是加强林区安全管理。针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以及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重要目标和城市面山、村林密接高危部位,全面建立重要目标风险隐患台账,加强精细化管控,打造集防火检查站、语音提示杆、视频监控等一体的智能检查卡口2000处,系统建立“一患一档”详细台账,形成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个清单”。支持安庆、滁州、铜陵、黄山等市打造网格员巡林轨迹信息化管控建设示范点,建立网格员“当日移交、闭环处置”隐患整治措施,推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电子化治理。(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林长制工作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省国有林管理局、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
(二)聚焦预测火,提升网格预警监测能力
三是开展火险综合研判试点。聚焦全面提升因险设防、精准治理能力,深入谋划森林火险的多层次、全方位监测,加强森林火险综合监测、卫星遥感、人工巡护的有机结合,支持黄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创建智慧监管示范网格,新建森林火险要素综合监测站200个,融合利用多源实况分析、智能网格预报、旱情监测等技术,打造格点化预报产品,为森林火险趋势分析、网格精细化巡护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和辅助支持。(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规划财务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
四是健全靠前驻防工作机制。加强火险预警响应,及时根据风险评估、风险治理决策等研判,强化防扑火资源调配,完善力量编成,科学部署人员、力量、装备靠前驻防,建立形成乡级30分钟、村级(森林经营单位)20分钟内的“叫应”机制,全力阻断敏感区域因致灾因子耦合导致的火灾风险。(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
(三)聚焦发现火,提升网格科技支撑能力
五是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安徽省森林防火信息化系统平台为依托,升级构建集防火重点设施、火险隐患、防火基础设施、区域防控力量等信息多位一体、火情“预警—识别—研判—处置”全程线上调度的智慧网格监管平台,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深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适时发布各类网格创新场景,推进烟雾识别、火情蔓延、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引导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在阻燃剂、电子围栏等智慧防火、巡灭一体等智能灭火技术的研发应用。(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科学技术处)
六是优化火情监测站网布局。新建(升级)林区视频监控2300个,实现2025年底前人为活动频繁、重要设施周边、火情易发多发等区域网格的视频监控覆盖率超过90%。多种模式推进航护飞机(含无人机)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完成50个无人机驻防点建设,并配置无人机及配套设备,加强无人机巡灭一体应用,组建全省林业系统无人机技术队,支持马鞍山、黄山、宣城等市试点建设无人机大队,探索推进无人机防火编队的实战化运行,构建高低搭配、远近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合成的航空护林体系。(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规划财务处)
(四)聚焦灭小火,提升网格早期处置能力
七是健全各级防扑火队伍。优化调整38支省地共建森林专业防扑火队伍,建立“能出能进”动态调整模式,打造高标准省级机动专业力量。林地面积低于7万公顷、7万公顷—20万公顷、20万公顷以上的地市要分别建设不少于20人、30人、50人的市级防扑火机动队。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森林防扑火队伍组织体系,制定重点乡、村两级森林防扑火队伍建设方案,在全省森林防火重点乡(镇、街道)建设不少于15人的森林防扑火队伍,在所辖的森林防火重点行政村建设不少于10人的防扑火队伍,明确管理规定、健全工作流程,各市林业局负责加强督导检查,对各县(市、区)的乡、村两级防扑火队伍建设情况开展验收评估。制定森林防扑火队伍、护林员队伍教育培训计划,指导各相关队伍参照《全国林业和草原系统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训练手册》,加强巡查巡护、火情报告、防灭火技能、火场紧急避险、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省国有林管理局、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
八是推进物资装备提质增效。按照分级储备、高效处置的原则,科学建立各级网格物资储备管理机制,I、Ⅱ级森林火险县应储备200万—400万元森林防火物资;其他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县(市、区)应储备150万元以上的森林防火物资;国有林场等森林经营单位、有森林防火任务的自然保护地应储备50万—100万元以上的森林防火物资,适时对森林防火物资储备的种类进行增减、调整、更新,充实以水灭火森林防火物资及新型适用灭火物资储备,森林防火重点乡(镇)应储备足够的森林防火物资,支持安庆、宣城等市打造乡、村物资装备建设示范点,加强队伍机械化装备配备,形成防扑火物资的配备、使用标准化管理。(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规划财务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省国有林管理局、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
(五)聚焦防大火,提升网格综合基础能力
九是做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有森林防火高火险县的11个地市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原则开展基础防范、通信指挥、航空护林等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基础工作扎实、地方积极性高、配套能力强的县、乡网格,开展以林火阻隔系统、预警监测系统、地方专业队伍能力等建设内容为重点的标准化项目试点,推进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安庆、黄山、池州等地高火险区项目建设,指导滁州、合肥、蚌埠等地加强高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储备,建立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滚动接续项目储备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责任单位:规划财务处、森林防火处)
十是重点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完成新增森林防火蓄水设施(水池、水箱、水桶)3000座,铺设消防管网20千米。重点完善森林旅游的区域和城市周围森林消防水池水桶布设,注重与景区自然风貌融合,与小节点相关公共建设设施结合,避免突兀破坏景观环境。指导林区范围内大型公共墓地参照《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JGJ/T 397-2016)》要求,配置专用防火水管、消防栓和标准消防水池等设施。小型公共墓地、散坟集中区,按照便于给水和覆盖整体范围原则,全面配置森林消防水池或水桶水箱、落实维护主体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省国有林管理局、省森林公园开发中心)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网格化试点省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探索有效做法、典型经验、政策机制以及不同地区建设路径作为重点,制定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规划和相关标准。将网格化试点省建设实施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定期开展调度。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调度、协调联动,全力推进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任务落细落实。(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规划财务处、林长制工作处)
(二)加强示范建设。坚持以创建促提升,组织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对标创建网格化管理实验区、示范区,各有关地市要结合前期中央及省级森林防火经费下达情况,制定有关县(乡、村)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示范网格建设方案,并于3月30日前报省林业局审核,高质量完成网格化管理各项重点任务,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网格样板,为推动全省森林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提供示范。(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
(三)加强政策支撑。将网格化管理试点省建设与绿美江淮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应用,推动林区各类工程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防灭火设施。深化与保险、电力等相关公司合作,打造“林电互补”示范点,创新保险增值服务,引导深度参与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规划财务处、省林业基金管理站)
(四)加强培训教育。加大网格化管理培训教育,加强专业指导辅导和经验交流,重点突出基层在网格体系建设、日常管理、政策法规、巡护处置等方面分类指导,精心策划培训内容,进行分层分类的立体化培训,提升网格化系统使用及管理能力。(责任单位:森林防火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