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3103/201904-00001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其他,其他,其他 发文日期: 2019-04-12
发布机构: 屯溪区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4-01
生效日期: 2019-04-01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2018年屯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发布时间:2019-04-01 08:33 信息来源:屯溪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定位和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战略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48.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33.1%、6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32.7:64.2调整为2.8:28.8:6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899元(折合10731美元),比上年增加2909元,增长4.2%。

 

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GDP)

1485042

7.5

  第一产业

42622

3.0

  第二产业

426219

11.3

    工  业

259469

11.3

    建筑业

170000

11.1

  第三产业

1016201

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5438

3.6

     批发和零售业

117644

6.2

     住宿和餐饮业

63399

4.7

     金融业

145985

4.5

     房地产业

162769

7.5

其他服务业

476998

5.8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44公顷,比上年减少41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21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29公顷、糖料种植面积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831公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家庭农场10家,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完成20家农村“益农社”布点建设。建立茶园全程有机化示范区面积1000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农产品1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3万余亩,荣获 “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称号。全年农业产业化产值比上年增长27.6%。

全年粮食总产量12315吨。其中:稻谷产量10488吨、玉米产量1170吨、豆类产量498吨、薯类产量159吨。

全年棉花产量44吨、油料产量1540吨、糖料产量68吨、蔬菜产量50329吨、茶叶产量405吨、水果产量1145吨。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8048头,全年生猪出栏55950头。全年肉类总产量7906吨,其中:猪肉产量4968吨、牛肉产量192吨、羊肉产量35吨、禽肉产量2711吨。全年禽蛋产量1848吨。

全年水产品产量1478吨。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271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54吨。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实现农业增加值4333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农业增加值21695万元,增长2.5%;林业增加值4566万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4911万元,增长2.2%;渔业增加值1450万元,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17万元,增长1.7%。

 

 

2018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绝对数(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2315

-3.7

油 料

1540

-18.0

其中:花  生

70

29.6

         油菜籽

1444

-10.0

蔬 菜

50329

-1.0

水 果

1145

7.7

茶 叶

405

-36.9

糖 料

68

-6.8

豆类

498

-10.1

 

全年化肥施用量1747吨,比上年下降10.6%。农业用电量304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户,比上年净增2户。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比上年增长8.9%,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0.5%,销售产值(当年价格)比上年增长20.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0.2%,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8.1%,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费用比上年减少3.6元,主营业务利润率6.01%。全年亏损企业个数比上年下降13.3%,亏损企业总亏损额比上年下降4.5%。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5.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7.1%。振州电解电容器产品入选“安徽工业精品”,“RSP黄泵”工业螺杆泵入选安徽名牌项目,天目薄荷药业获首届区政府质量奖。

 

2018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可比口径)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1、精制茶

16307

51.7

2、纱

2091

-18.3

3、布

万米

9147

65.1

4、蚕丝被

万条

1.46

-14.1

5、服装

万件

530

-19.1

6、人造板

立方米

24884

-44.1

7、涂料

2813

29.9

8、中成药

63

48.2

9、塑料制品

41791

19.9

10、电力电容器

千乏

6277

9.4

11、泵

7719

18.1

12、阀门

1891

50.1

13、高压开关板

629

113.9

14、低压开关板

2284

189.4

15、工业机器人

10

全增

16、电光源

万只

76

-30.2

17、光电子器件

 万只

5739

16.7

18、化学原药

593

35.2

19、电子工业专业设备

——

——

20、电子元件

万只

166

-19.8

21、金属紧固件

1123

2.9

22、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123

107.3

23、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308

9.6

24、家具

万件

6.4

9.1

25、蚕丝及交织机织物

万米

39.4

-59.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区34家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单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实现利税总额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实现利润8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6% 。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全增;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5.0%,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2.5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48.7%;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8%;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下降14.7%。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45.2%,全年新开工项目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5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1.5%。全年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3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36.9%。全年竣工房屋面积比上年增长29.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比上年增长27.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住宅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2.4%。

 

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2786 

 

全增

制造业

142403

54.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

54382

124.7

建筑业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250

-29.8

信息传输、信息技术服务和软件业

23847

120.6

批发和零售业

3964

214.1

住宿和餐饮业

31642

-16.8

居民服务业

4266

全增

房地产业(含投资项目中保障房)

725075

5.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8653

全增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5145

-31.4

教育

36873

7.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1195

全增

卫生和社会工作

5718

-14.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370

-15.5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9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 亿元,增长13.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107.2亿元,增长11.0 %;餐饮收入26.4亿元,增长9.9%。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 60.8亿元,增长12.7%。

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21.4%;服装鞋帽类增长6.6%;日用品类增长0.1%;中西药品类增长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1%;金银珠宝类增长14.0%;汽车类增长1.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2%。

屯溪区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美团”、“米骑科技”、“南方优品”等共24家名优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屯溪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全年开展网络商品零售业务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销售额 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7% 。屯溪老街、黎阳in巷被推荐为高品位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培育街区,黄山百大获评国家绿色商场。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41家。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8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 %。其中,入境旅游人数64.1万人次,增长10.8%;国内游客1224.2万人次,增长12.9 %。全年旅游总收入150.1亿元,增长13.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85亿美元,增长12.6%。实现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散中心无线网络全覆盖。老街开元颐居徽商文化民宿群、稽灵山儿童公园建成运营。开通旅游观光巴士,成功举办黄杭高铁开通巡回促销活动、民宿客栈交流论坛等主题活动10余项全区现有省、市星级农家乐13家。举办第四届花山谜窟帐篷节、2018黎阳国际音乐啤酒节、黎阳庙会暨第六届黎阳文化艺术节。初步建成屯溪老街、湖边古村落、黎阳in巷民宿客栈片区;杨业功纪念馆成功获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进出口总额8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出口85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6%;进口3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从出口商品看,茶叶出口91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1%;机电产品出口4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2%。全年新增备案出口自营权企业15家。全年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4户,全年新签订外商投资项目1个,合同外资额1044万美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9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6%。

全年新签订市外(合同)项目100个,其中新签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签入园项目14个,双桦汽配、东晶电子5G谐振器等项目成功签约。全年新签项目协议资金61.2亿元,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7.4亿元,全年累计引进市外内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七、交通和邮电

全区年末拥有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20公里,完成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18.7公里,建成县道安保工程11.5公里。阳湖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琅西路延伸段全线贯通,黎阳桥主体完工,八一大桥开工建设设置农村公交停靠站点17个,全区29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畅公路,通车率100%,开通屯溪区至徽州区公交班线。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353.1万吨,比上年增长2.8%,完成客运总量81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9%。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45551辆,比上年增长6.8%,其中:私人汽车34115辆,比上年增长8.1%。民航货邮吞吐量0.22万吨,比上年下降1.8%,旅客吞吐量76.1万人,比上年增长4.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291万元,比上年增长9.8%;电信业务总量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收1.07亿元。其中:国税收入5.4亿元、地税收入3.5亿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6.6%。全年基金收入3.4亿元,财政总规模16.4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8亿元,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长21.8%、科学技术支出比上年增长24.%、文化传媒支出比上年增长9.2%、社会保障支出比上年增长5.4%。全年民生支出12.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4.7%。全年财政总支出18. 2亿元,比上年下降3.0%。。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4.9亿元,增长11.8%,比年初增加4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4.9亿元,比年初增加15.8亿元;定期存款余额113.9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0.4亿元,增长16.3%,比年初增加43.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43.3亿元,比年初增加34.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7.1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

2018年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年初增、减(±)

各项存款余额

454.9

48.1

  其中:住户存款

174.9

15.8

        非金融企业存款

145.3

28.1

        广义政府存款

123.4

-1.2

各项贷款余额

310.4

43.5

  其中:住户贷款

143.3

34.4

          #短期贷款

27.7

4.6

           中长期贷款

115.6

2.4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

167.1

9.1

         #短期贷款

31.9

5.7

          中长期贷款

128.9

0.3

          票据融资

6.1

3.2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71元,比上年增长10.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16元,比上年增长9.1%,从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22426元,增长16.9%;经营净收入2834元,下降32.7%;转移净收入7135元,下降11.4%;财产净收入4321元,增长9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045元,增长7.2%,其中,食品类支出5745元,下降11.6%;衣着类支出1112元,下降10.7%;居住类支出7552元,增长39.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860元,下降13.6%;医疗保健类支出1084元,增长3.7%;交通和通讯类支出1636元,下降3.3%;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1895元,增长21.2%。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7%,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48平方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4元,比上年增长9.9%,从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1487元,增长11.3%;经营净收入3693元,增长24.8%;转移净收入1068元,增长18.1%;财产净收入136元,下降81.3%。人均消费性支出12250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食品类支出3823元,下降11.4%;衣着类支出598元,下降1.3%;居住类支出4340元,增长23.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560元,下降20.9%;医疗保健类支出824元,下降34.5%;交通通讯类支出1019元,增长89.7%;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976元,增长152.2%。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比上年下降6.9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70.5平方米。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9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9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9失业保险1.69万人,工伤保险1.77万人,生育保险1.72万人。年末全区共有城乡居民3365户4805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90万元。全年五保供养59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35.31万元,其中,集中供养28人,分散供养31人。全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2798人,参合率为100.92%。享受补偿受益105823人次,支出补偿资金3575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为78%。全年累计城乡医疗救助1283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75万元,资助5463名困难群众参合参保,临时救助资金105万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78所(不含高等学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普通中学14所,普通小学17所,幼儿园42所,特殊教育1所。共有专任教师2297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72人、普通中学895人、小学723人、幼儿园581人、特殊教育26人。1所学校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3所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五所学校获评“黄山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荣誉称号。

全年落实教育经费支出99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年拨付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1180万元,落实补助公用经费709.9万元,向学生免费发放363.5万元的教学用书和簿本。投入项目资金620万元建成占川、花山幼儿园,投资6000万元的百鸟亭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投入500万元对学校、幼儿园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全区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100%,“校园网、智慧课堂”项目设备实现全覆盖。3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93人次在市级以上各类教学评比中获奖,获市级以上创优课118节。

全年专利申请量496件,专利申请授权量59件,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41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10件,比上年增加2.56件。全年省级科技成果登记数75件,良业智能控制股份公司获得全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奖励,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黄山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成功获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新增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年末全区拥有民营科技企业38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全年获得省、市科技专项奖励和研发补助资金530万元,区级投入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资金229万元。全年建成科普e站12个。

全区共有剧场、影剧院6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博物馆3个,镇综合文化站5个,农家书屋69个。公共文化场馆均实行免费开放,全年共服务接待群众近38万人次,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并成功获批国家一级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400余人次;全年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49场、举办文化广场演出16场、“送戏进校园” 演出10场、农村电影放映520场、图书更新2460册。成功举办“世界读书日”、“5.18”博物馆日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戴震纪念馆扩展修缮工程完成,展陈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镇海桥、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提名3人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4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 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个,私人诊所40个,疾控中心2个,妇幼保健(站)所2个,门诊部9个,农村卫生室37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95人,注册护师、护士1761人,乡村医生25人。卫生医疗机构床位3561张,其中:医院3506张,乡镇卫生院55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60.2万人次,其中医院139.6万人次,卫生院9.5万人次,妇幼保健院(所、站)11.1万人次。全年国家免疫规范疫苗接种率95%、0-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服务32486人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15742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签约7.02万人。全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9.16%,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 “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 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草市社区篮球场,安装全民健身器材5台套。新成立 “屯溪区乒乓球协会”、“ 屯溪区游泳协会”、“屯溪区健身气功协会”三个体育单项协会。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 60取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一名。举办第四届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区农民篮球赛、世界健身气功日展示大会、区第三届小学生足球赛。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金牌6枚、银牌1枚、铜牌2枚,破省记录一项。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个,拥有床位200张。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家、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家、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家、村级养老服务中心3家。全年为低收入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2199人48.56万元;发放高龄津贴5282人466.95万元。全年发放机构和家庭寄养孤儿补贴13人17.4万元,全年流浪乞讨服务站(点)共救助生活无着落人员170人次,发放救助款17万元。全年发放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255人2.4万元、重度残疾人补贴1820人127万元。全年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7人、装配假肢矫形器6人、辅助器具适配7人。

全年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57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14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324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3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50个。全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07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658人、创业培训2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66万元。 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2%。

十二、人口和环境、资源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6万人,乡村人口6.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746人,出生率为13‰;死亡人口为1222,死亡率为0.5‰;自然增长1524人,自然增长率为0.7‰;全年净增4124人,自然净增率为2‰。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区现有常住人口24.2万人。

2018年年末全区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

年末数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24.2

——

年末户籍人口

206544

100

   其中:城镇

145660

70.5

      乡村

60884

29.5

   其中:男性

101076

48.9

       女性

105468

51.1

  其中:0-17岁

37786

18.3

    18-34岁

42151

20.4

    34-59岁

84390

40.9

       60岁及以上

42217

20.4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比例为98.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PM10年均浓度41.9微克/立方米,下降18.6%PM2.5平均浓度23.9微克/立方米,下降8.8%城区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2.0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7分贝。所有入园企业厂区内均实行了雨污分流,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率、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以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

年末全区拥有国土面积191平方公里。全年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完成人工造林3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封山育林8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长廊创建5公里。年末森林保有量8.2万亩,年末公益林面积4.01万亩,经济林种植面积总量968公顷,生态林完成投资229万元,森林覆盖率为41%,林木绿化率43.5%,城市绿地率47.6%。全区5个镇为省级森林城镇,新增新潭村、紫阜村2个省级森林村庄。全年义务植树25万株,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区。

年末全区拥有水资源总量5.6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控制在5445万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44立方米以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河流总体水质保持II类标准。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1642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工业用电量36370万千瓦时、农、林、牧、渔业用电量399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用电27073万千瓦时。全年环境保护财政支出952万元。

十三、城乡建设和民生工程

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数字城管平台全面建成运行。完成珮琅河、朱村河较差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南滨江路污水管网工程;完成11个试点自然村污水治理工程、占川河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完工发挥效应;八一大道东段、尤留路顺利贯通;完成塘尾路、黎新北路、尖山路、荷花东路棚户区4条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年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63套,完成江南新城市政道路绿化提升面积0.6万平方米。新增、改造公共停车场7个,新增泊位770个。全年投资5000万元完成27个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硬化8500平方米,绿化提升3200平方米,新增小区停车位180个,新设充电桩12个,惠及群众2468户。

全年实施33项省、市民生工程共完成投资8.45亿元,其中:拨付上级资金2.48亿元、区级配套资金0.56亿元、其他资金5.41亿元10项工程类项目完成投资6.61亿元,、11项补助类项目发放补助资金5826.3万元、4个保险类项目完成筹资1.25亿元、2个培训类项目发放培训补贴 93.65万元。全年完成2家农产品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相关仪器设备采购安装。完成新江村、瑶干村、朱村、傍霞村、仙林村、引充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十四、安全生产

全年安全生产秩序持续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特种设备、经营性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全年查处非法运输烟花爆竹案件1起,非法经营烟花爆竹案件1起,没收非法烟花爆竹制品100余件。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安全87家次,抽查特种设备250余台次。制定了《屯溪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体预案》,修订完善《屯溪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屯溪区烟花爆竹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专项预案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由市、区相关部门提供,其中部分数据为在地口径。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最终数据以2019年屯溪统计年鉴数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产值、产量绝对数按现价口径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农、林、牧、渔业等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4、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由于统计制度的变化,从2014年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和范围有所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口径改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