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屯光镇三举措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今年以来,屯光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关键小事”当作“民生大事”,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工程上求“实”。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36万元,完成富礼村一组仓库坦硬化、汉沙村大源自然村小广场硬化等5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修建硬化道路、广场3525平方米,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工程短板。全力推进尤溪审坑自然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该项目管道铺设工程已完成,增压泵房已进场施工,预计本月底完成泵房建设。
民生事业上求“质”。规范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农村卫生室建设,补齐短板弱项,今年以来,新增并投入使用卫生室3家,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10余场,惠及群众1万余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有序开展3-11周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全镇2个疫苗接种点,共完成2548名儿童第一剂次接种。
民生保障上求“广”。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救助问题。截至目前,救助困难职工3户,提供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助1人,发放低保补助215户263人133944元,发放小额临时救助18人26464元,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337人20220元、生活补贴581人35130元。写实乡村振兴“前半篇文章”,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精准施保、精准救助,对已经不符合低保政策的对象,按照程序退出低保救助范围,今年以来,农村低保退出12户21人,城市低保退出6户11人,并实行为期1年动态跟踪服务,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民生基石。(汪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