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跨越1500公里的救援
近日,北京、河北多地遭遇罕见洪涝灾害,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黄山市微公益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号召,迅速组织志愿者跨越千里奔赴河北阜平县、北京密云区、怀柔区等救灾一线。其中,来自安徽黄山屯溪的志愿者程秋与11名队友组成的安徽志愿服务团队,作为第二梯队紧急驰援,在壹基金灾害管理部统筹下与山东团队协同作战,用13天的坚守与奉献,为灾区群众送去温暖与希望。
紧急集结:跨越千里的“使命必达”
7月下旬,洪灾的消息不断传来。黄山市微公益志愿者协会第一梯队已于7月28日深夜紧急出发,驰援灾区。7月31日,作为协会项目主管、屯溪服务队队长的程秋接到联合救灾通知,加入第二梯队支援北京。因灾区情况复杂、人员紧缺,第二梯队提前行动 ——8月2日清晨7点2名队员整装出发,历经7小时车程,于当日下午2点抵达北京,随即直奔指挥部投入工作。

一线攻坚:在废墟上筑牢“民生防线”
抵达灾区后,程秋与团队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在壹基金灾害管理部统筹下,安徽团队负责北京怀柔区所有乡镇及河北阜平的全流程救灾工作,包括物资协调、信息采集、灾民数据统计等,且所有信息均需一线实地收集。
程秋的核心工作是对接乡镇、转运发放物资,并向资方反馈发放情况。“停水停电的区域,要第一时间送水、送发电机组;需要灾后复原的地方,得协调挖机、铲车进场。” 她介绍,物资发放后需收集签收单、花名册,形成完整闭环反馈给腾讯公益、滴滴公益、货拉拉公益基金会等十几家出资方,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在实处。
最艰苦时,团队一天卸完30吨物资,全员中暑仍咬牙坚持,饿了就啃方便面,累了就在临时住处歇脚。对于残疾、行动不便的灾民,他们更是入户发放物资,手把手讲解用法。“救灾不只是送物资,更是要保障灾民在流离失所时,依然能感受到尊严与温暖。”程秋说。
合力攻坚:凝聚社会力量的“暖流”
此次救灾中,团队协作与社会力量的支持成为关键。安徽团队与山东团队分区作战,因安徽团队总协调人身体不适,来自屯溪区的戴静明主动扛起怀柔区总负责的重任,统筹物资对接、数据填报、车辆调度等工作,15小时的长途驾车、深夜10点的工作会议、凌晨7点的实地作业成为常态。
社会各界的支援也为救灾注入强劲动力:滴滴公益提供出行支持,货拉拉公益基金会保障物资转运,腾讯公益、水滴、字节等十几家基金会的善款转化为一箱箱救灾物资,通过志愿者的手精准送达灾民手中。“怀柔区8个乡镇,我们覆盖了7个,从南到北的物资发放,离不开每一份社会力量的托举。”程秋说。

从安徽到北京,从城市到灾区,程秋与队友们用脚步丈量灾情,用行动传递大爱。这些奔波在救灾一线的志愿者,如同黑夜中的星光,虽微弱却汇聚成照亮灾区的暖流。而背后,党建引领的组织力量、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志愿者个人的坚守初心,共同彰显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中国力量,也让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在实践中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