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按压的手该怎么放?海姆立克急救法冲击的是哪个部位?面对突发意外,如何不再手足无措?近日,屯溪区红十字会联合黄山蓝天救援队开展“青春护航 蓝天同行”志愿服务活动,为屯溪一中千余名学生带来一场“干货满满、实操性强”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让“救命本领”走进校园。 不同于以往“只听不练、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本次培训创新采用“线上预习+线下猛练”双轨模式进行。前期,学生通过视频自主学习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理论知识;线下实操环节,专业志愿者一对一指导。模型人、急救绷带、担架等“实战装备”悉数登场,学生们亲手演练按压、包扎等关键动作,把“课堂知识”变成“肌肉记忆”。“这次是真上手练,学会了说不定能救自己、救别人!”参与培训的学生难掩兴奋,深刻感受到急救技能的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应急救护培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痛点。不少人即便学过理论,遇到紧急情况仍“不敢救、不会救”。“传统的急救培训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但急救技能是一种肌肉记忆,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屯溪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此次模式创新,正是为了打通从“懂知识”到“会操作”的最后一公里——线上学习完成“认知阶段”,线下实操,志愿者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正确肌肉记忆,真正掌握救命本领。 培训中,“敢救”的底气同样被重点传递。针对公众担心“施救不当担责”的顾虑,工作人员专门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们卸下心理负担,不仅学会“怎么救”,更敢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如今,应急救护教育进校园已成全球趋势。屯溪区此次培训,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生动实践——不仅提升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更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我们会持续推进应急救护进校园,让更多孩子成为生命守护者。”屯溪区红十字会负责人说,“教会一个学生,就能影响一个家庭、辐射一片社区,这就是急救普及的‘倍增价值’。” 意外发生时,“第一响应人”往往是身边的普通人。屯溪区以创新模式打破急救培训困境,让“可学、可练、可用”的急救技能走进校园,不仅为青少年筑牢安全防线,更在全社会播下“互助救人”的种子,为构建安全、温暖的社会环境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