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山越应急救援队:以凡人之躯 铸生命防线
在黄山的晨曦与暮色里,在暴雨倾盆的山野间,在寒风刺骨的水域旁,总有一群“红色”身影逆向而行——他们不是超人,却总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没有铠甲,却用专业与坚守为生命筑起屏障,他们就是黄山市山越应急救援队,一群以公益为炬、以奉献为魂的“生命守护者”。
首赴救援 初悟担当 看见“生命重量”
2005年的黄山清凉峰,雾气在山林间弥漫,陡峭的地势让每一步前行都充满未知。市民于三忠与好友方建军,在得知有驴友失联、急需志愿者支援的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那个时候他们或许还未真正理解“救援”二字的分量。

山林里能见度极低,大家只能靠着有限的线索分片搜寻,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却迟迟得不到回应。而这场多方合力的大规模救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每一次搜救,都是在为生命“托底”;每一次成功,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盼。“生命的重量”,不再是书本里的抽象词汇,而是眼前鲜活的场景、手心传递的温度。

也正是这次救援让于三忠与方建军在心中默默下定了决心:不能只做“临时的志愿者”,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在更多人需要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让“守护生命”成为一份长久的责任。
昔日受援 今朝施援 传递“生命回响”
“8年前如果不是救援队努力寻找,我可能就找不到我妈妈了。我现在穿上这身红衣,就是想把这份救命的温暖,传给更多需要的人。”队员钱卫国一边整理救援装备,一边讲述自己与救援的特殊缘分。
钱卫国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8年前的一天走丢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无果,钱卫国向救援队求助。救援队很快来到他家中,了解情况后便立即展开搜寻行动,经过两三个小时,终于将他78岁高龄的母亲找到了。“那次救援我心里特别有感触。他们拼尽全力不放弃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动。”从那时起,他便常常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参与志愿工作,后期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后,成了救援队的一员。



十年公益 初心如磐 守护“生命之光”
目前,黄山市山越应急救援中心设立了山地救援专业队、水域救援专业队、潜水救援专业队、城市搜救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救援技能宣教部、心理干预小分队以及公益项目AED急救站、民生解困助老爱老定位电话、赛会保障等多个应急救援、救护专业门类,在徽州区、祁门县成立了县级分队,在歙县、休宁县扶持授牌发展了山越联盟队伍,已基本形成黄山市1小时、省内4小时、周边省份6小时应急响应救援圈,全市拥有正式队员175人,预备队员24人,志愿者1526名。



十几年来,山越应急救援收获了无数好评。据统计,共收到人民群众赠予锦旗115面,获得体育局给予各类大型活动保障的特殊贡献奖,黄山市红十字会授予的优秀志愿服务单位,安徽省人防颁发的人防志愿服务共建单位。2022年中心通过黄山市民政局组织的民办非单位3A级评审,山越的LOGO作为公益救援品牌通过国家商标局认证。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行动;没有物质回报的期许,只有“看到受困者平安回家”的满足。黄山市山越应急救援队,用凡人的双手托起生命的重量,用一次次逆行的背影,诠释着“公益”二字最动人的模样。他们就像黄山的松柏,扎根大地、守望一方,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知道:无论你在哪里,总有一群人,在为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