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屯溪地方史(1919-1949)连载之二

作者:屯溪区党史办 发布时间:2022-09-23 15:52 信息来源:屯溪区委史志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的屯溪

 

第一节 五四运动对屯溪的影响

 

一、屯溪人民响应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于19191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又称巴黎和会)。中国作为协约国也派代表参加,会上,我国代表不得不反映全国人民的愿望,提出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力;废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和结束德奥等战败国在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特权等等。然而会议是在战争中几个强国的操纵下,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属于这次和会讨论的范围为借口被拒绝后,相反地会议规定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这实际是帝国主义又一次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公正的行为。无能的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居然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全国人民强烈的愤慨。54日,一场以北京学生发起的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爆发了,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发表宣言,强烈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主张召开国民大会。结果遭到大批军警殴打逮捕,全国各地人民立即纷纷集会声援。

消息传到安徽。安庆各校学生立即集会声援,举行罢课,组织游行示威,成立学生联合会,并分别致电北洋政府,及各个团体和安徽各地学校要求组织声援。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现休宁中学,以下简称二师)学生,对此,早有所闻,但尚未得知确切。516日,见到上海《申报》和接到省学联的声援电文后,立即集会宣讲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和遭受北洋军警殴打逮捕的事实真相,一时口号时起时伏。他们立即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表演讲,严谴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行为。休宁地方政府,对学生的爱国行为,却施以严厉控制,不许学生集会声援;不许学生上街游行;不许学生传阅外地的传单和进步书刊等等。政府此举更加引起全校师生极大不满,罢课四天。当年作为休宁重镇的屯溪,首先是徽州农艺学堂学生集会声援,屯溪工商界及有识之士亦集会声援,并对休宁当局弹压学生爱国行为深表不满,特此致函当局,说明学生此举实属爱国,本非越轨,奉劝当局从速收敛压制二师学生行为。最后,在全县强大的社会舆论的支持下,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接受师生的合理要求,二师师生的爱国义举,打破了这座古老山城的沉寂。

二、抵制日货

震惊全国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声援。在全国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了被捕学生,但对学生提出的政治要求不仅置之不理,并下达禁止学生干涉政治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学生改以劝卖国货的形式进行宣传和重新进行街头演讲。63日又遭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致使700多名学生被捕。劝用国货、抵制日货,正是中华民族工商业面临帝国主义势力严重威胁和各类洋货不断渗入的重要时刻提出来的,很快受到全国各地工商业界的积极赞同和声援。北京、天津、上海和全国许多城市的商会纷纷响应,集会游行示威抗议北洋政府对学生的暴行。

一个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又在屯溪很快兴起。屯溪学生组织救国十人团国货贩卖部。屯溪茶务讲习所学生,休宁黄村、商山、海阳等地小学,先后上街游行,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口号,他们举行演讲、散发传单,劝告商店不卖日本货。

7月,屯溪商界李汝华发起成立店员工会,并从店员中选出10多人组成反日会,下设抵制日货检查组。他们一面宣传抵制日货的道理,一面逐店检查登记。在检查时,先由店主交出进货账册及提单,为照顾小店、小摊经营者利益,已购进少量日货者,经登记后仍可贩卖,但得保证不再购进日货。如发现日货过多者,登记封存听候处理,还要求全镇店员、工人申明大义,严厉监督,发现越轨,立即举报。仅棉布业就被罚款千余元(银元),查出价值千元左右的日美洋货,集中在屯溪观音山(今珠塘巷)烧毁,一场抵制日货运动很快在屯溪各行各业兴起。

三、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19159月,陈独秀主办的《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是当时影响最大的进步刊物。

不久,刊物通过屯溪科学书馆秘密传入二师后,很快在全校学生中广为传阅。特别是五班学生,刊物少,就写信与《新青年》杂志发行部门联系,推选该班学生代表柯尚惠与陈独秀联系,还有学生汪宪积极组织传阅。特别是《新青年》刊登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的文章,又为全校学生开阔视野,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他们很快建立了学生会等各种组织,到海阳、屯溪以及农村开展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新思想大宣传。反对学校那种读经讲经、虔诚礼拜,端听佛学哲理的封建奴化教育。在此影响下,学校部分学生开始用白话文写批判旧文化旧礼教的文章。休宁、屯溪各地学校青年教师也开始编写白话文教材。新文化、新思想的传入又一次启迪了山城人民,推动了全县人民反封建斗争的兴起。在这次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中,二师五班学生柯尚惠、汪宪等一批进步青年起了骨干作用。

柯尚惠即柯庆施,歙县南乡竹溪(又名水竹坑)人。1915年来二师读书到1919年上半年被迫离校前后四年半。他在新思想的启迪下,对学校教育和封建礼教有其独特的见解。19194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学校无共和一语,余稍有所反对焉……若是者,则终日唯唯,是以养成倚赖之性……”[1]他对五四运动的发生,极为关注和赞同。同年511日给父亲的信称“……查此次风潮(指五四运动)酝酿已久,近来山东、青岛两问题均大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故打死章宗祥,焚去曹汝霖宅之义举,利国利民,实非浅鲜。而政府不察,听卖国贼之言,拟解散大学,打死学生,兴株连大狱,诚无理之至也。……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亡无日矣!将来时局如何,今尚未可知,唯预备吾人之性命,以使为国牺牲也[2]从日记和家信中,足见柯庆施当时那种藐视封建礼教尊严,无视强暴,早有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在爱国有罪的旧社会里,一个血气方刚有着民族自尊的爱国青年,由于积极参与并带领全校同学响应五四运动,竟被学校冠以思想误谬的罪名,强行令其退学,实为当局的昏庸。

学生汪宪,屯溪蟾川乡中泽村人。少年聪颖好学,思想敏捷,从小倔强喜打抱不平,对校内外一些不合理现象,敢于起来抵制,因而得到同学的拥护。在这次爱国行动中,积极参与并协助做好组织工作。毕业离校时,还为乡民向豪绅汪慕梁索还被扣的工资评理而取胜。他是休宁早期的共产党员。

四、支援五卅运动

19255月,上海日商纱厂工人为抗议日商无理开除工人再度罢工时,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并枪伤工人十余人,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了。消息传来屯溪,工人、市民、学生纷纷起来罢工、罢市、罢课和组织示威游行,工商界也积极行动。6月中旬,屯溪鸿寿布店冯剑声、祥盛布店程文贞、新纪元京货店胡泽生和估衣店的金某等发起成立休宁县乡民爱国团职工店员工会下设反日会,学生界也组织后援会,工商界在屯溪成立休宁县商会等组织,上街游行持续三天。同时屯溪各家商店大门还贴上竞争人类平等,万众一心奋斗的对联,表达对上海工人斗争的支持。屯溪新安甲种商业学校师生,上街组织劝募,在讲述日商惨杀上海工人、学生的惨状及罢工工人生活的困难时,闻者无不慷慨解囊,乐于捐献,仅屯溪一地就募得千余银元,是全县劝募最多的地区。这些捐款通过上海《申报》馆,支持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

在此影响下,屯溪230多名店员和职工,由胡泽生等人带领,在观音山菩萨庙集会,开展罢工,要求资方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这一号召很快受到全镇店员职工的拥护,但资方不仅没有答复,还请休宁县县长带来二十多名警备队员前来镇压,威胁工会领导人,企图阻挠压制工人的合理要求,相反更加激起群愤,经过三天罢工、罢市,迫使资方不得不答应工会提出的要求,斗争取得了胜利。



[1]摘自《回忆尚惠大哥青少年片段》《黄山日报》1990722

[2]摘自《回忆尚惠大哥青少年片段》《黄山日报》19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