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屯溪的七点星光】古村如何成为国际交流的窗口?南溪南正在回答!

作者:张雨生 发布时间:2024-08-21 12:57 信息来源:屯溪区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近年来,立足于“国际屯溪”的发展定位,屯溪区正在戮力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国际会客厅”,其中,“近江近景、近城近郊”的传统古村落——南溪南村,也在积极引入多元业态推动传统古村向国际乡村转型发展。

如今,南溪南村党支部书记吴小平与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少波扎根村貌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国际会客厅”打造等工作已有三年多时间。

在他们看来,南溪南村从繁荣的经济产业、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历史中走来,有着源远流长的国际交流的过往,迈向未来,将进一步实现以乡村为媒介的多种国际交流融合,建设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乡村都市。

面向国际 颜质并行新乡村生活融合

如何打造“国际会客厅”级的乡村都市?为土生土长的南溪南村人,吴小平接手工作的第一年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融入屯溪城市定位的第一步就是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中西融合的业态,使之成为既有中国风,又有国际范的传统村落,从而向外展示徽州村落的传统文化、田园生活与发展气象。

20216月,徐少波带领驻村工作队来到南溪南,与吴小平成为共同致力于打造国际乡村的“战友”

彼时,面对环境整治不彻底、产业发展缺动力、传统文化缺创新等问题,以吴小平和徐少波为主的村“两委”一起锚定强村富民目标,定下“变干净”“变美丽”“变富裕”“变国际”思路,开启了以乡村振兴赋能“国际会客厅”打造的步伐。

如今,漫步南溪南村村中,干净整洁让人心旷神怡,而亭台、长廊、花坛相映成趣的街道、风格百变的墙绘以及年轻化的店铺,还有随处可见的“豆腐干将军”“白豆腐美人”等村级IP……弥漫开来的艺术气息让人惊讶于这座新时代传统村落的蝶变。

走进村民吴光树家的小院,几棵大树枝繁叶茂,满院的盆栽郁郁葱葱,修葺一新,如同一个小花园,坐在他家小院的凉亭内,便可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美景。

“这是我们‘最美庭院’工程打造的样板。”徐少波介绍道。

三年来,以“五微”行动为抓手,南溪南一方面充分利用村庄“金边银角地”和房前屋后闲置地,建设小菜园、小花园等“五小园”,打造“一米菜园”等微景观。另一方面,结合自身千年“豆腐村”的特色历史文化,定制豆腐家族卡通人物,将10多种艺术设计装置和特色元素融入村中沿线道路。

目前,南溪村拥有“美丽庭院”120余户,既提了“颜值”又增了“气质”,绘就了古村向新的。

徐少波说,近年来,结合和美乡村建设,为了进一步塑造面向国际的会客乡村的“颜质”,南溪南在在地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潮流艺术,变身成具有高颜值、时尚风、生活味的“国际小村”。

“面上的改变更多的是来源于思想的改变。”

在吴小平看来,成功转身的背后是南溪南坚持以田园生态为乡村肌理,以创意创新为动能,以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与世界对话的悦纳和革新,这也是未来为国际友人提供乡村会客场景而努力的第一步。



思想向新 古今和鸣民众间交流融合

“面向国际,打造会客厅,南溪南村有着自古以来的文化与民间交流的历史渊源。在先人的故事涵养下,村民也有着悦纳八方来客的情怀,正在逐渐写就‘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的南溪南篇章。”

越过时间的河流,吴小平讲述了这座传统古村落国际交往的历史。

千百年来,南溪南村文风昌盛,有“医画双祖地,千年溪南村”美誉,因紧靠着新安江,历史上该村商业贸易发达。

在繁华与崇学的福荫下,南溪南村人才辈出,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进士、南京刑部主事、河南提学、南京户部粮储总督吴中明为翘楚。

如今,在南溪南村村北矗立着吴中明坊,诉说着这位南溪南村先人的往事。

吴小平说,明万历28年即1600年,吴中明于南京重逢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此前,吴中明在端州(现广东肇庆)任推官时,曾亲见利玛窦为端州知府王泮做的第一张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在南京遇到这位外国友人,吴中明要求利玛窦复制肇庆版世界地图,并且增加更为详尽的注释。”

吴小平说,这件事被完整地记录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上,而且在吴中明的力促之下,这张万历南京版世界地图在绘制精致程度上和发行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广东肇庆版世界地图,从全国各地甚至远到日本。

在吴小平眼中,这位南溪南的先祖是睁眼看世界的典范。

如今,南溪南村更应该传承先辈着眼全球的见识与胸怀,为“国际屯溪”,寻来处,推落点:以国际标准融通传统与现代,用全球视野链接乡村与世界,打通走向世界的村落窗口。

眼下,南溪南有家线下远近闻名,线上热度日涨的“卓文的小食堂”。小食堂的主理人卓文是一名拥有美国、法国双国籍的90后,也是黄山“洋女婿”。

受徽菜美食的启发,他西餐做法融入徽菜,推出臭鳜鱼披萨、毛豆腐披萨,颇受外地游客欢迎。近年来,居住在村里的卓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乡风民俗,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从臭鳜鱼披萨的尝试开始,偶尔还有时令美食,秋收披萨,是用村民家的老南瓜制作的。”在村里开披萨店、和村民交朋友,卓文说,在这里自己成了那个被治愈的人。

吴小平觉得,无论是卓文的小食堂,还是村中日渐多起来的国外游客都是南溪南村国际交流的今日缩影,将在未来与先辈吴中明绘制世界地图的影响力相和鸣。


多元抓手 文化为媒小视界产业融合

走进夏日雨后的南溪南村,干净整洁的街区、花草掩映的院落、内容丰富的文化墙、斑驳的古宅与入驻其中的潮流商业,以及门前熙熙攘攘的游客……一幅有“颜”也有“质”的乡村文旅现代化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在吴小平的建设构想里,南溪南将从有外国友人的国际走向业态融合的国际,以文化为媒介找到多领域的小切口,呈现有故事、有底蕴、有体验的传统但不失潮流气质的古村落。

作为远近闻名的“豆腐村”,南溪南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豆腐作坊,明清时期形成作坊集群,直到清朝嘉庆年间已形成“上盛泰”“下盛泰”等豆制品品牌,享誉古徽州,并沿袭至今。

以传统手艺为文化基点,南溪南村定下了豆腐村的主题,打造了南溪南食尚街,目前引进了“卓文小食堂”“幸福豆茶铺”“叁味蔬屋”等10余家创意商铺,常态化举办豆腐宴、豆腐市集等活动,丰富旅游业态,带动农民增收。

当下,随着江边帐篷营地、百亩油葵示范基地、田园小食光等一批新业态的出现,南溪南村正逐步形成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从过去传统的“输血式”帮扶到如今的“造血式”互建共赢转变。

吴小平认为,无论走向怎样的国际化,徽州文化都是我们向外展示的文化自信的来源和重要内容。“从豆腐出发,以后我们还将挖掘村中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的历史资源,丰富南溪南的旅游业态,推广更多的文化名片。

2021年来,南溪南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特色美食村”“安徽省最干净旅游乡村”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而在荣誉之外,南溪南村今年春天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实现了以文化为媒介精准俘获了城里人、年轻人甚至外国人的心,成为“屯溪”建设国际会客厅的一个注脚。


千百年来,古村落安放了无数中国人的身心。千百年后,古村落又将传承文化与生活返璞归真的底蕴,攫取更多新时代的芳华与潮流,向世界展示独具魅力的乡土中国以及向新拥抱的悦纳情怀。

面对外来游客,吴小平和徐少波常说,“出则都市繁华,入则古村田园。”他们说,希望这句话成为南溪南村的代言词。

随着“国际屯溪”品牌焕新焕彩,南溪南村两位书记所构想的“中国味与国际范”兼具的诗和远方正向我们款款走来,逐渐成为链接全球、对话世界的“乡村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