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城市美丽蝶变 幸福画卷铺展
从面貌一新的老旧小区,到充满设计感的街角公园;从智慧管理的城市平台,到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行走在今日屯溪的大街小巷,能清晰感受到这座城市由内而外发生的品质跃升。

城市建设,既关乎城市面貌的蝶变,更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回望“十四五”,屯溪区将“人民城市”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肌理与发展脉络,通过持续优化路网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文化品位,让发展成果转化为市民可知可感的高品质生活,塑造出一座令居者自豪、闻者向往、来者流连的魅力之城。
人居环境“靓”起来
“你看现在这墙多白,房顶再也不漏水了,连楼下菜市场都变得干净整齐,住着心里真舒坦!”走进屯溪区老街街道五福街的栗里小区,居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老旧小区,曾因房屋渗漏、管道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困扰居民多年。如今,系统化的改造为它换上“新装”:洁白的墙面、平整的路面、畅通的PVC排水管和全新的防水设施,让“高龄”小区重焕生机。
安居,起于一砖一瓦,系于一方温暖。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屯溪区,这样的变化不是个例。2021年至2024年底,该区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完成了4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改造面积达115.6万平方米,更新雨污管道10万余米,惠及居民3.27万人。
民生实事,越细致,越温暖。
今年以来,屯溪区继续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仅黎阳镇老旧小区及周边改造项目就投入1200余万元资金,持续推进电梯加装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人居环境实现“原地升级”。
与此同时,该区通过垃圾综合治理为城市“减负”:升级分类投放系统,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旨在到今年底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95%。针对城市内涝,该区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在阳湖、黎阳及新安江支流沿线系统实施管网改造,既从源头控污,又增强排涝能力。
如今的屯溪小区各具特色,既有加装的电梯、充电桩等便利设施,也有新建的小公园、老年食堂与共享空间。从墙面焕新到管道疏通,从垃圾分类到雨污分流,屯溪以“不跳针、不断线”的绣花功夫,织就一幅品质宜居的生动图景。
城市体验“新”起来
城市建设不只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重要的是社区关系、经济活力和文化记忆的重新编织。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戴震公园内主题花展争奇斗艳、趣味灯谜启迪智慧、古风巡游韵味十足,为市民游客打造了别具特色的“双节”好“趣”处。而在屯溪方言公园,太阳能健身器材、景观亭廊与方言墙、触摸屏巧妙融合,在休憩空间中生动传递着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切口”改出“大民生”。近年来,屯溪区有序推进中心城区道路、河岸、节点及小区围栏的“三化”提升,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全域景观体系。截至2024年底,该区累计打造特色节点163个,包括新建改造口袋公园12个、“微景观”30余处、文化墙绘20余处,绿化美化1.2万平方米,建成一批展现城市美学的公共窗口。同年,屯溪方言公园、戴震公园入选首批长三角“公园+”名录,成为城市更新的闪亮名片。
社区旁边不经意间又多了个口袋公园,小而美;老建筑还在那儿,但进去一看已经悄然变身。
不久前,屯溪区老虎山巷项目“双微(微改造、微视频)更新”正式启动,同步举办新青年理想社区主理人分享交流会,探讨未来街区的创新设计、文化赋能与青年社区营造。
老虎山巷坐落于屯溪老街和戴震公园之间,承载着老一辈屯溪人的记忆,如今正以“新青年理想社区”为定位,打造人文温度与商业活力共振的示范街区,重塑城市更新的标杆样本。
去南滨江的花海徜徉,收藏一城浪漫;来安东路街头Citywalk,邂逅墙绘艺术;在三江口吹着江风听歌,解锁夜色魅力……在精细雕琢中,屯溪正从“宜居之城”迈向“可体验、可沉浸、可回味”的“品质之城”。
城市管理“活”起来
2023年起,屯溪区在临江一楼、政务中心等地陆续建起智慧公厕。引导屏上,厕位使用情况、氨气、温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实现了公厕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2024年,昱西街道戴震路社区的“智能驾驶舱”开始常态化运行。系统一旦监测到居民家中水电、门磁异常,社区与物业人员便能第一时间上门处理,让科技真正守护民生安全;今年“五一”假期,屯溪推出“智慧停车+错时共享”“交通柔性执法”等“宠客”举措,通过系统引导分流,有效缓解假日“停车难”问题,让游客畅享舒心旅程。
这是屯溪区城市管理中的三个不同场景,却指向同一个内核——“智慧管理”。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管理。“十四五”以来,屯溪区以城乡融合为主线,以城市更新为抓手,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智慧治理方面,屯溪区依托“数字城管”“E治理”、12345热线等平台,借助信息化与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任务快速派遣、过程实时跟踪、结果及时问效。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数字城管”平台累计受理案件141181起,结案率达99.04%;“E治理”平台受理网格事件447743件,办结率99.75%;12345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70404件,办结率与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一批新型基础设施也在同步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心、江南新城5G智慧杆等项目加快落地;“慧杆治理”平台实现全覆盖;“幸福屯溪”“昱城数据大脑”等平台相继开发……灵活且精细的城市管理,不仅传递着城市建设的“民生温度”,更持续增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热度”。
生态本底“绿”起来
夜幕降临,新安江畔华灯初上,“昱夜新安”夜游线路从屯溪码头启航,串联起水岸光影与城市繁华。
今年“五一”“十一”假期,新安江滨水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为守护一江清水,景区在游船上安装专用储污箱,污水上岸后通过专业管道统一处理,杜绝污染入江。
每当江面烟波泛起,快门声便此起彼伏;穿行城中,优美整洁的环境更让人心旷神怡……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的空间布局提升了城市宜居性,绿色生活方式则折射出文明的进步。
生态修复为城市发展筑牢本底。屯溪区扎实推进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完成廊道造林360亩,退耕还林提升9635.1亩,建成高效经济林示范基地。渐江—新安江示范段治理、核心区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相继完工,新安江屯溪段获评全市首个省级幸福示范河湖。
绿色低碳转型是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关键钥匙”。屯溪区持续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进“十大工程”,落地农村垃圾、污水治理PPP项目。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成“生态美超市”25家,推动绿色生活蔚然成风。更在流域治理机制上实现突破,完成水权登记颁证219处,建成水权数据库,并成功签约首笔水权交易,实现水权交易“零的突破”。
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实打实的数据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PM2.5平均浓度稳定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空气质量持续全省领先;境内3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支流水质符合Ⅲ类以上,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城市在变、道路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今日的屯溪,以更亮的生态底色、更高的城市颜值、更佳的内在气质,奋力绘就着一幅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