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湖镇柏山社区:“银龄乐学”绘就老年生活新画卷

作者:阳湖镇 发布时间:2025-11-12 10:56 信息来源:屯溪区发改委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以前出门遛弯儿转一圈就回家,现在天天盼着去老年大学,学柔力球、练山水画,认识了一帮老伙计,日子别提多充实!”家住柏山社区的王阿姨笑着说。在屯溪区这个老旧小区集中的社区里,曾经不少老人面临的“出门无处去、休闲无门路”的困境,如今正被一个名为“银龄乐学”的项目彻底改变。

柏山社区老年群体占比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更特殊的是,社区里随迁子女家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一小一新”群体高度聚集,“一老一小一新”服务需求交织叠加。如何既服务好老年群体,又以老年服务为纽带促进代际融合、社群和谐?这成了社区治理的“必答题”。

2025年,社区党委书记主动担当,将“银龄乐学”作为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以老年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公益赋能、学用结合”的服务新模式,为这份民生“考卷”写下了温暖答卷。

党建牵头聚合力“银发课堂”建到家门口。破解老年服务难题,阵地和资源是基础。社区党委依托新城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党群服务中心的闲置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精心打造出“银龄课堂”主阵地。不仅如此,在亚朵酒店、东方丽景等场所,农家书屋和流动图书馆相继建成,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为了精准对接需求,书记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通过网格走访、党员联户等方式,挨家挨户摸清老人的“心头好”,梳理出“健康养生、文化艺术、技能提升”三大类需求清单。同时,积极引入多名优质兼职师资,构建起“党委统筹、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让专业力量为老年服务保驾护航。

课程精准“投其所好”老人实现“家门口上大学”。“课程太对胃口了!”这是不少学员对“银龄乐学”的评价。项目以“公益普惠”为宗旨,打造了“基础+特色+新增”的多元课程体系,全方位满足老人需求。

想强身健体?八段锦、柔力球等健身课程天天开课,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学;想丰富精神生活?合唱班、山水画班人气爆棚,老人们在歌声与笔墨中陶冶情操;担心被数字时代抛弃?计划新增的AI适老课正加紧筹备,帮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轻松玩转智能手机。

更贴心的是,课程大多免费开放,门槛极低,农家书屋和流动图书馆还同步提供阅读支持,真正让老年居民实现了“家门口上大学”的愿望。

“受助者”到“助人者”“银发力量”激活治理活力。“银龄乐学”不仅是学习平台,更是融合平台、奉献平台。项目推行“小班教学+个性指导”模式,组建“银龄学习共同体”,通过成果展演、重阳汇演等活动,让老人们尽情展现风采。

社区还顺势成立“银龄志愿服务队”,引导学员们把学到的本领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力量。在课堂和书屋活动中,家风家训分享、红色宣讲等内容融入其中,让老人们在学习中传承优良传统,厚植爱国情怀。

越来越多的老人从社区服务的“受助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助人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稳定而坚实的“银发力量”。

成效亮眼“银龄乐学”成为社区亮丽名片。如今的“银龄乐学”,早已成为柏山社区的“金字招牌”。2024年年底,项目核心载体——黄山市老年开放大学柏山学院正式成立,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吸引学员近300人次,老年居民满意度测评达98%以上。

在这里,成果不断涌现:柏山学院柔力球队在2025年华柔柔力球比赛中斩获特等奖;社区关工委未老依托项目培育的红色宣讲力量,在“开路先锋杯”主题演讲中荣获二等奖;2025年玉屏府重阳节活动上,学员们自编自演的合唱、形体舞蹈赢得满堂喝彩......

“银龄乐学”不仅扭转了社区老年活动单一的问题,让老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社交圈双提升,更构建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为老旧小区“一老一小一新”融合服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基层治理的“柏山启示”。“银龄乐学”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治理的成效,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社区党组织在书记的带领下,以老年教育为小切口,用务实举措把民生诉求转化为惠民成果,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这一实践带来深刻启示:只要坚持党建引领方向、群众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发力,就能将群众的“民生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账单”,让老年服务既有温度又有实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的民生根基。阳湖镇程虹、李想